12月12-13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与国土空间规划”2020年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年会在深圳前海成功举办,会议探讨了生态文明建设、人居环境营造、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规划与设计、水利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碧道建设、流域治理与生态修复等景观设计领域最新的科研与实践动态及创新趋势。
12月13日,由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CLA)特别支持的2020年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年会分论坛“城市·科学·山水”未来城市设计论坛暨第十三届新山水优秀设计全国总决赛在深圳万科前海国际会议中心圆满落幕。
活动立足前海“国际化城市新中心”,邀请了国内外重量级专家学者、设计师进行主题分享,以理论结合实践,高视角审视与点评山水比德2020年度优秀作品。活动收到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俞孔坚、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日本新生代建筑师石上纯也、美国华盛顿大学风景园林系教授丹尼尔·温特巴顿、TK Studio景观设计事务所创始人塔瓦才·科博凯奇等设计大师与学者发来的视频祝福,共期前海的“国际化城市新中心”建设,展望未来城市设计更多的可能性。
当日上午9点,2020年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年会分论坛“城市·科学·山水”未来城市设计论坛开幕,专家学者、设计师进行主题分享,立足前海共同探讨未来城市空间的科学发展和山水路径。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代理院长李迪华老师的分享从一个问题开始,从四个角度“深圳为何一路领先”“现代治理能力和体系中城市扮演何种角色”“‘做什么’才是‘做到了更好’”“深圳如何成为引领全球的城市”,循序渐进地引领我们走向“深圳如何成为引领世界的城市”答案。
他表示,人与交通的关系,应该是自然互融的,通过地面交通能了解到整个城市的风貌。而人行道的宽度决定着这个城市能否产生地摊经济,“如果人行道够宽,人们可以在这里做任何他们喜欢做的事情,包括举行婚礼”。进入“新时代”,思维与工作方式的转型至关重要,未来或许深圳应参考伦敦减少机动车出行对策,重塑未来城市生活方式,建设“无车城市”,让人与自然的链接更为直接与紧密,只有把生态、环境、人放在心里,未来才是光明的、有希望的。
因疫情原因,Miralles Tagliabue EMBT主持建筑师、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审团成员Benedetta Tagliabue女士无法亲临活动现场,但她通过网络,将我们带到了远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EMBT工作室,介绍了最近主持的项目,当中不乏众多中国项目。
她在分享中表示,作为设计师,我们为未来的城市提供了一个奇妙的新想法,在城市里科技、绿色、生态和美好生活方式共存。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状态,我们不仅提供了从空间的一端走到另一端的可能性,而且还提供了一种享受公共空间的生活方式。城市设计中,能否使这座城市更加精彩、能否将精彩的公共空间以及文化和娱乐元素带入城市,是设计师所需考虑的因素。而在高楼林立的片区,要考虑如何体现出以人为本、生态和谐,以及如何连贯海边与水的流线关系,强调了生态友好,体现了片区灵活的流畅性。
深圳市梧桐山风景区管理处主任王定跃先生通过将深圳的园林绿化与国内多个城市,以及城市绿化典范新加坡加以对比,得出深圳复合密林绿化模式的反思,他认为,城市的园林绿化需要满足人的需求:安全性、生态性、通透性、舒适性与观赏性。
王定跃主任还提出了转型方向:公园、街道等人流活动频繁的区域绿化,一般宜从复合密林型向疏朗通透型转化。复合密林型适合空间分割围合或遮挡。转型方法:做“减法”,通过梳理降低树木密度,清理中层,优化地被草坪,留边留白,即“森林化”的反方向“园林化”。针对前海园林绿化提升,王定跃主任创新性地提出了“疏朗通透、简洁大气”的理念,建议前海的绿化模式:上层自然、中层简化、下层精致,并进行了“规划、设计、施工、管养的全过程监管”的机制创新。
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设计师孙虎先生以科纳对于景观在城市中发挥什么角色的思考与实践作为引子,认为景观之于城市尚有多元的动态可能。他指出当今存在城市陷入悖论,现代进入液态型以及科学与社会的分野的空间、时间和思想上三大症候。
“自然山水,引入整个自然的生气并与之相互融通,兼得山水的生命意识与风景意识;文化山水,空间产生城市文脉与栖居精神,赋存山水链接意识与共同体意识;方法论的山水,创造性转化科学与艺术的分野,实现山水道术有恒与哲匠意识。”这是孙虎先生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同时,他提出了“把作为自然的山水世界引入城市、把作为山水的精神世界引入城市、把山水的方法论引入城市规则”的解决措施。建设山水城市是孙虎先生对于未来城市的希冀,他用广州广钢公园、深圳前海功能环境双提升等八个案例具体阐释了其用二十多年的设计沉淀的新山水理论的体验性、过程性、联通性和整体性四个策略。
精彩的分享过后,由山水比德创始股东、副总裁利征主持的对话沙龙,针对行业现状与未来,对国际及中国的城市建设与自然共生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和充分思考。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代理院长李迪华提到,未来城市的设计和建设,首先应有价值导向,保持多样性。第二是目标导向:每个城市的建设要有自身的目标,要找到自己的独特性。第三是问题导向:了解现存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关注细节。最后则是知识导向:生活在知识无比丰富的时代,对于前人留下的知识、技术和实践经验的应用在今天做的还远远不够。是什么让不同方言的人群聚集在一起跳广场舞?用舞蹈进行交流?促进文化交流和交融,这个力量便是设计。
深圳市梧桐山风景区管理处主任王定跃提到,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设计,应找到属于自己的特色,趋利避害、因地制宜。比如城市绿化,深圳的花卉种植不一定要做到花的气象变化,但可以就花的种类进行变化。
金茂中国广州地区总建筑师李涛提到,旧城改建的热潮下,公共空间设计更应保持人与人之间的温度,要从城市规划、公共空间、政策条件等方面做研究,高强度的开发或多或少会限制人们使用的公共空间,因此改建需尊重及保留原有城市的肌理,从小处入手,如从小广场的改善开始。
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总监刘磊提到,当前中国的城市建设难以避免同质化问题,“千城一面”便是同质化的结果。在未来城市设计中我们应改变设计理念和观念,真正了解城市本地的特色、问题以及需求,做细致的分析,不局限在景观专业,还可以综合运用建筑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进行分析及实践。
山水比德董事长兼首席设计师孙虎提到,5G信息时代,我们必须拥抱未来,拥抱科技,未来城市建设绝不是靠单打独斗,而是要建立一个设计的共同体。因此,山水比德成立了创新研究院,专门研究未来智能城市/园林相关方向。什么叫做设计?孙虎先生认为能够改变人类生活的活动都叫设计。
景观设计作为一门学科正在快速发展,需要站在使用者、研究者、设计师、开发商、政府等不同视角审视景观,思考未来城市中景观与人的关系,科学地、人性化地、可持续地发展。
当日下午举办的第十三届新山水优秀设计全国总决赛,从景观的实践层面进一步跨界探讨未来空间设计的可能与诗意栖居的空间品质。来自全国12城的25个年度精品项目终极PK,25位设计师代表线下实战汇报,带来了一场2020年度新山水设计成果的思想盛宴。30多位重量级设计前辈、高校导师、开发商、同行大咖、跨界艺术家带来的犀利点评与指导,将现场氛围一次又一次推向高潮,现场观众反响热烈。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李迪华提到,2019前海功能环境双提升工程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设计,可以看出尽管深圳只有短短40年历史,但这个项目要突出前海特点,可以与蛇口、华强北等地区作比较。
李迪华老师简要讲述了“景观设计学”的发展历程与中国城市化的关联,认为大山大水的西南、象征着思想开放与设计创新的深圳是景观人的福地。经由本次“城市·科学·山水”未来城市设计论坛,李迪华老师希望借助平台发声,期待设计师能做更多实事,切切实实为生态、为城市、为生活做设计,告诫景观人——脚下有土地,心里有社会,眼里有人。
广州土人景观首席设计师庞伟先生提出,我们要关注设计知识和设计话语的状态,警惕那些不假思索的流行套话,什么“打造”,什么“赋能”……比传销、煽情更宝贵的是诚实说话,是诚实设计。
独立艺术家周巍先生指出,设计要发现场地内在所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文献化的梳理,要重视在地的田野调查,回归对当地人、居住地等调查中,从空间、时间、人的感知等维度展开相互阐述从而形成设计与创作。
旭辉集团深圳区域总经理赵军明认为,好的设计在于有好的情感,能贯穿在整个设计的每个空间、每个细节;在于要有文化,把文化共鸣带入整个氛围。有观赏空间,有参与,有回味,才能带来想象空间。
建筑师冯果川先生在总结致辞中感慨道:“景观设计也在做‘建筑’了,而且做得很大胆、很有想法。然而我们看现在的很多项目,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景观设计,其实都有‘反人性、不自然’的成分,希冀通过这个平台,作为设计者的我们能够有更多的思考,突破藩篱。”
在活动尾声,孙虎先生总结发言表示,举办活动联动行业上下游与跨界力量,真正目的是对山水比德的作品进行“批判”,不断鞭策我们前进,从而建构平等、公正、鼓励创新与观点发声的比德设计生态,进而肩负起推动景观行业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任。中欧体育中欧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