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华建集团历保专业副总师、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副总建筑师郑宁做客邬达克纪念馆,代表沙美大楼保护修缮设计团队发表了题为《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上海外滩“第二立面”沙美大楼风貌修复与公共空间激活设计思考》的分享。
郑宁详细讲述了对沙美大楼的考证及修缮过程,通过风貌修复、重点保护部位修复、结构加固、机电更新等方式,全方位提升了大楼的性能与品质,让这栋见证着近代金融业发展从外资走向民族资本、记录着上海市民集体记忆与烟火气的老大楼重获新生,健康、优雅、精彩地迎接外滩的下一个百年。
在近年日益活跃的城市更新背景下,外滩第二立面涌现出如外滩源一期、南京东路179街坊、外滩160街坊等片区与街坊整体保护更新实践,以及南京东路步行街东拓、苏州河沿岸景观更新等线路整治与能级提升,存量最多的老大楼更是保育活化作品频出,沙美大楼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缩影。
沙美大楼是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1921年,这栋带有巴洛克装饰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正式完工。沙美大楼原设计图纸包括了建筑结构和给排水三个专业的图纸,墨线尺规的立面图纸,表达简洁凝炼;各层平面图完整表达了房间名称、墙厚、各类墙体材质、空间分隔方式、房间开间尺寸、门窗以及吊平顶和玻璃穹顶等主要信息;剖面图则体现了主要用材用料。这为后续的保护修缮设计提供了充足的考证依据。
原有的功能布局上,大楼底层为银行,设有营业大厅、金库及多间办公室,楼内的三个楼梯均设计为与底层并不联通,使底层从功能和流线上与楼上各层完全独立。一至二层,围绕走道一侧设有多间办公用房,靠近楼梯间处有盥洗室。三至四层为公寓套房,每层两套:自优雅的大楼梯和铁栅电梯直达公寓,分设有卧室、会客室、厨房、餐厅、独立卫浴等。顶层配备多间佣人房,佣人房的内部流线也不交叉,便于为主人服务。这样的特定流线设计也为后续的活化利用和大楼的公共空间属性拓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通过对沙美大楼的历史考证以及对通和洋行同期作品的比对,发现上世纪早期通和洋行作品以新古典主义风格为主,并带有巴洛克装饰符号。而沙美大楼本身的细节也令人称道,大楼主入口、纵向楼梯间、转角、顶部塔楼的穹顶处理都在规律中增加了变化,使立面更加生动。
建筑的立面处理以三重檐口以及弓形断檐山墙腰线下复杂的雕饰加强了居中的入口轴线。街角则采用圆形转角式入口门廊,以斜向的轴线引入室内。立面构图为带有西方古典主义风格的水平舒展的横三段式意向,底层为下段,一层至三层为中段,四层及女儿墙为上段,均采用多层次的水平横向檐口线脚加以分隔。
从产权变化角度来看,沙美大楼可谓命运多舛:初时,沙美大楼为金融办公和公寓用途,后历经上海信托大楼时期、建国以来的多家机构与居民合用时期,在机构搬出、居民腾退后则进入空置期长达十五年。2013年,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开始投入保护修缮设计工作。在百年来的演变过程中,大楼的平面格局及立面风貌也发生了改变,首层的大部分弧形钢框大玻璃窗和水刷石饰面都已消失,楼上各层普遍钢窗破损、墙面暗沉;楼内的原有特色装饰也基本荡然无存,只有少量装饰构件残存。
据此,历保院结合保护要求和专家意见,对沙美大楼制定了重点保护内容和不同干预程度的设计策略,沙美大楼的外部重点保护部位为东、南立面,内部重点保护部位为主要空间格局、楼梯间及原有特色装饰。此次修缮措施包含:整体复原首层的沿街立面风貌、整体保护修缮大楼各立面风貌即钢门窗、水刷石饰面(背立面为仿石划格粉刷)、阳台及锻铁栏杆、铸铁雨水管等;重新组织建立包括大厅、中庭、屋顶花园在内的公共空间秩序;保护修复大楼梯间与铁栅电梯等内部重点保护部位;整体结构加固与机电系统更新;并对主要公共空间提供装饰设计导则。
设计团队制定的保护修缮目标是再现历史风貌;精心保护其现存较完整的各重点保护部位;严谨恢复重要的历史特色空间与装饰。同时,合理提升品质,系统配置符合现今需求的机电、消防及节能措施,创造舒适环境,使大楼重获新生。
设计中采购了精度为两毫米的全楼三维扫描测绘,记录大楼外观与室内残损情况。中欧体育随后,项目组通过三维模型与历史照片进行拟合,进一步推敲外观复原尺度是否符合原大楼的历史风貌特征。口述历史在本项目的装饰修复考证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非常感谢大楼原住民冯老师和李老师提供的宝贵资料与细节回忆,回顾了大楼当年的风采与看得见的风景。
风貌修复体现年代价值。建筑外墙立面采用水刷石工艺,中欧体育利用水泥抹灰中掺石子的手法模拟石材效果,是上海近现代建筑遗产中的一大特色工艺。在实际修缮过程中,外墙清洗后发现水刷石颗粒细腻、米粒石大小、暖灰色基底,掺有乳白色、灰色和少量黑色石子,水平划格挺直。但由于水刷石年久失修污染严重,部分后期修补的部位易产生空鼓等安全隐患,且修补材料和手法不当,而造成修缮前主立面“花脸”的效果。经过现场施工水刷石多颜色样板的反复比对与专家现场指导,清洗清理后、选用最接近的色彩与配比进行局部修补。实腹钢窗则依据原有的历史样式和完损情况除锈纠偏、修复框扇与补配五金,并选用传统的金属压条安装透明玻璃。
大楼整体为水刷石饰面,而南立面主入口的卷涡形断山花、塔司干柱式、包括大楼的墙身勒脚等则采用暖灰色的花岗石,与背衬的划格仿石的米灰色水刷石饰面以及楼上各层的实腹钢窗相得益彰——本次修缮也完整修复了这一外观风貌的点睛之笔。
转角门廊已封堵多年,由于市政铺设后路面抬升,导致转角门廊标高情况发生改变,原大楼需五、六级踏步进入室内,现行高度为两到三级,经过多方案比对后,项目组最终采用将入口的圆形门廊的灰空间与市政道路地坪接驳的方案,并参照保留的水磨石式样对入口处水磨石地面进行复原。
流动的公共空间序列与历史原空间格局的恢复。此次修缮将一层和二层的大厅进行功能的联动和活化,此外将二层的露台结合大厅的功能设置,面向公众开放。底层大厅原为金融办公功能,本次修缮设计重点恢复了从转角处圆形门廊到室内大厅的公共空间序列,利用现有的楼板开洞、通过新植入轻盈的现代风格弧形楼梯,衔接上层、并植入新的玻璃天窗(修缮方案曾考虑复原古典样式,装饰设计实施为现代造型),新植入构件与历史要素之间的风格语言差异也展示了新旧之间的可识别性。
三层及以上空间修缮前现状与建成时有较大变化。近似梯形的中庭在历史上是消极闭塞的露天天井,经活化设计后,改为半室内的共享中庭空间,恢复了历史原有的环绕内天井的走廊及单侧用房布置格局。室内采用极简的装修风格,体现新旧共生。屋顶则利用为餐厅和屋顶花园,营造观景平台,整体提升景观性能。
从露天天井到共享中庭(左上:摄影 Polly ;左下:©华建集团历保院 & GDS;右:摄影 郑宁)
流线优化结合构件修复。原大楼室内有精美的开敞式铁栅电梯和气派的水磨石饰面大楼梯。由于铁栅电梯围护构件缺损严重,考虑到安全防护要求结合修缮保护的需求,设计时完整保留修复铁栅构件,在电梯井内侧及周边增加通高的安全玻璃围护构造,参考同时代铁栅电梯的轿厢样式,定制复古风格轿厢。
水磨石饰面大楼梯普遍踏步口缺损严重,实施中采取沿踏步口横向切割并重新补做踏步前缘,内部植入钢筋与原现浇混凝土楼梯结构进行拉结的方式,修补水磨石饰面采用与原踏步颜色、颗粒相近的配比,兼顾整体性与可读性。同时对带有新艺术风格特征的锻铁金属护栏进行逐一整修,除锈打磨、补配并重新上漆。
沙美大楼的保育活化离不开各方的努力与付出,室内设计与运营方同样尊重保护修缮的装饰原则与具体要求,经过精心设计与巧妙融合,所有残存的装饰构件如爱奥尼柱式、实木护壁、拱券线脚等,均被妥善保留并重新融入新的室内空间之中。
弧形转角空间顶棚结构梁加腋抹脚特征,修缮前、中、后同角度照片(摄影 王煜 石晨 郑宁)
由于原大楼空置前并无机电设备,根据新的使用需求,全面更新设置了给排水设施、强弱电设施、空调设备等,大幅度提升了建筑的消防性能与舒适度。
而对于历史上被拆除的沙美大楼穹顶,设计中通过照片分析法、视差推导、三维模型与历史场景的拟合等方式,仔细推敲以符合外观风貌的修复要求。
左:屋顶花园与穹顶效果图(©华建集团历保院)右:穹顶鼓座修复后近景(摄影 郑宁)
每扇钢窗都有回忆,每只阳台都有风景。兴许在不远的未来,带有穹顶塔楼的沙美大楼将重现上海滩,这栋本身就在外滩风景里的百年建筑,也将继续迎接新的风景、温暖更多的人。
郑宁博士的讲座严谨专业,数十位现场观众听得兴趣盎然,中欧体育并与嘉宾积极互动,提出了非常有质量的问题,如历史建筑的修缮究竟是讲求复原性还是可以注入设计师自己的创新?郑宁博士一一细致解答。
原标题:《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上海外滩“第二立面”沙美大楼风貌修复与公共空间激活设计思考 建筑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