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恶劣天气、经济增长带来的侵蚀等等因素,使地球上的大地景观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围攻”景观。一旦受损,便再也无法恢复。在这急剧变化的世界,惟一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的大地景观是脆弱的,不管它们是石头的还是冰雪的,是人造的还是大自然的造化。“有的时候,事物到了濒危的时候人们才看到它的价值”,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主席伯纳姆说。而艺术家更是用他们创作的抽象而艺术的“大地艺术”作品表达着对自然的思索和热爱,以期引起大家对大地景观的关注!本期专题邀请大家一起关注地球上的那些美丽而脆弱的大地景观!
自然景观定义一:景观自然要素相互联系形成的自然综合体,是文化景观形成的基础。定义二:天然的很少受到人类活动干扰影响的原始景观。自然景观包含很多类型,例如地形景观、地质景观、森林景观、天文景观、气候景观、生物景观等。 [详细]
人文景观,又称文化景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一些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人文景观,最主要的体现即聚落。其次有服饰、建筑、音乐等。而建筑方面的特色反映即宗教建筑景观… [详细]
大地艺术(FarthArt)又称“地景艺术”、“土方工程”它是指艺术家以大自然作为创造媒体,把艺术与大自然有机的结合创造出的一种富有艺术整体性情景的视觉化艺术形式。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于欧美的美术思潮,由最少派艺术的简单、无细节形式发展而来。大地艺术家普遍厌倦现代都市生活和高度标准化的工业文明,主张返回自然,对曾经热恋过的最少派艺术表示强烈的不满,以之为现代文明堕落的标志,并认为埃及的金字塔、史前的巨石建筑、美洲的古墓、禅宗石寺塔才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才具有人与自然亲密无间的联系。大地艺术家们以大地作为艺术创作的对象,如在沙漠上挖坑造型,或移山湮海、垒筑堤岸,或泼溅颜料遍染荒山。[详细]
大地景观具有时间性,我们无法阻止这些大地上美景会随着岁月而消失,人文与自然美景的消失应该对社会是个警醒,在气候变化和人为破坏下,我们的生态已经很脆弱,务必比以前更需小心呵护,否则一不小心就会留下千古遗憾。一些大地艺术家在致力于艺术创作的同时,我们也看到艺术家们对自然和人的关系的思考,用他们自己的独有的方式展现着大地的另一种美。这些似乎也在告诉我们,无论是自然的赐予还是壮美的历史遗址,都应该珍惜保护。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全球变暖催生了一个“副产品”,也就是度假者和旅行社所说的“末日游”中欧体育,人们赶在珍贵的自然景观消失之前,希望能够看上最后一眼。 “末日游”最先是由美国人提出来的,美国游客以这种新方式感受地球正面临的危险,他们率先前往阿拉斯加州、巴塔哥尼亚、北极和南极正在融化的冰河;太平洋正在下沉的岛屿和正在消失的大堡礁。[详细]
文化古迹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是我们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不朽灵魂,是小镇村落的丰富情怀,是长河山林的久远神韵。我们幸之,拥有历史悠久、内蕴丰富的文化古迹,我们又不幸,因为我们将亲眼看到那些宝贵的遗产,在人为破坏、自然破坏诸种因素的影响下,将失去它的光彩。面对历史,我们有可能失去证据,没有证据的一切辩驳,都将显得无力,文化的说服力,也将变得虚弱无比。[详细]
大地艺术家普遍厌倦现代都市生活和高度标准化的工业文明,主张返回自然,对曾经热恋过的最少派艺术表示强烈的不满,以之为现代文明堕落的标志,并认为埃及的金字塔、史前的巨石建筑、美洲的古墓、禅宗石寺塔才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才具有人与自然亲密无间的联系。大地艺术家们以大地作为艺术创作的对象,如在沙漠上挖坑造型,或移山湮海、垒筑堤岸,或泼溅颜料遍染荒山,故又有土方工程、地景艺术之称。[详细]
“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根据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摄氏度(2.5-10.4华氏度)。
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部分国家被淹没等不良后果。
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地的资料表明,全球冰川正在以有记录以来的最大速率在各地区融化着, 20世纪90年代全球冰川呈现出加速融化的趋势,这时段也正好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为温暖的10 年。目前,冰川融化和退缩的速度不断加快。
近100年来,由于人类的滥垦滥伐,使得热带雨林正快速消失,原因包括过度的火耕、农地的转用、过度的放牧、薪柴的超额取用、商业用材的不当砍伐及森林火灾等等。
过度的旅游开发、疏于管理已经使全球很多自认景观和文化遗产备受破坏。例如敦煌莫高窟,公元2000年后,每年都会涌入超过30万名观光客,带进的热气、湿气、废气,加上动手触摸的举动,都加快了洞内壁画剥落的速度。
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五百中欧体育五十万次。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景观、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对自然景观和人文遗址的破坏更是无从恢复。
海啸是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造成的海面恶浪,并伴随巨响的现象。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是地球上最强大的自然力。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甚至可能席卷城市。
特大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对于一些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土壤水分过度饱和会造成更多的地质灾害。
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中欧体育委员会通过艰难谈判,于1992年5月9日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12月于日本京都通过了《公约》的第一个附加协议《京都议定书》…[详细]
作为各国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也在积极引导低碳经济模式,大力推进低碳生活。作为社会事务的管理者,各个国家团结起来,分享低碳经验,分享低碳技术 ,每个国家要制定本国的碳排放计划,并制定相应的政策…[详细]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是全球最大的独立性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之一,自1961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环保事业,项目领域有中欧体育大熊猫保护到物种保护、淡水和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森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可持续发展教育…[详细]
“保护长江 守护未来”是世界自然基金会-汇丰银行(WWF-HSBC)长江项目,1999年启动的长江项目在长江中游成功地开展了进行湿地恢复与发展“洪水型经济”的示范后,又于2002年获汇丰银行(HSBC)“投资大自然”项目支持… [详细]
人们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二氧化碳排放量猛增,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实际上,城市里碳排放60%来源于建筑二氧化碳排放和建筑维持功能本身上,而交通汽车只占到30%。作为建筑物,无论在时间和空间上,它的碳排放是影响环境 …[详细]
有人热衷于探究一些虽激进但或许很有必要的大胆创想,以试图解决我们如今所面对的部分非常现实的环境问题,这些也是具有启发意义的环保方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迪克森迪斯波米亚构想了一种垂直农场模式…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