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什么让一部168分钟的国漫电影如此火爆?它是如何演绎并牵动国人的心绪的?如此佳作是怎么样创作出来的?
上海出品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7月8日在国内正式上映,作为追光动画“新文化”系列开篇之作,影片取材自中国唐代历史,通过大诗人高适、李白等人的传奇故事,为观众展现出大唐的雄浑气魄以及唐诗传承千年的经典魅力。
影片以盛唐为背景,从高适的视角展开,讲述他与李白年少相识后跨越数十载的情谊,以及在璀璨的大唐盛世下,一群心怀壮志的大唐群星追逐人生理想的精彩故事。
“长安”代表人们的“理想之地”,而“三万里”是他们与理想之间的距离。明月高悬,飞瀑流泉,浪漫诗意肆意流淌,高适、李白策马逐风,共赴万里人生。
《长安三万里》大火的背后离不开创作团队的努力,细致入微的考据工作和天马行空的大胆想象让荧幕上历史人物形象丰满而鲜活。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带众人乘仙鹤凌空而起,飞越千刃瀑布、直登神仙宫阙。
影片中总计出现了48首唐诗,如何将唐诗的意境视觉化是一大挑战,整个项目的制作周期共三年,而《将进酒》3分多钟的蒙太奇制作的时间跨度就接近两年!
从灯火盈门的市井酒巷到长风浩荡的辽阔原野,一幅充满诗情画意和水墨色彩的盛唐画卷呈现在眼前,好似自己就身处大唐,梦回长安。
为了再现真实的大唐景象,在筹备阶段,主创团队前往陕西历史博物馆观摩长安城复原图,参考了近100本相关书籍,拜访专家学者,结合图片资料,做了大量研究。同时还前往潼关、松州、四川等地采风。
为 了 全方位还原唐朝风貌,该片中的人物造型也参考了唐俑、唐代壁画和古画中人物的比例和造型,形成了因“尚武”而上半身雄壮有力的“唐风造型”。
导演邹靖表示,追光动画将从该片开启全新的“新文化”系列作品:“这个系列的宗旨就是从历史中去选择这些闪光人物和经典故事,所以在我们的历史当中,文化可以被挖掘,可以被再创造和传播的元素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故事。”
一统天下、万人之上的帝王之家,“纵横捭阖,睥睨天下”的权臣术士,“不教胡马度阴山”视死如归的将士,倚楼听风雨、诗酒年华文人墨客,“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的江湖侠客,还有黎明百姓芸芸众生......中国上下几千年的故事需要慢慢来讲。
《长安三万里》背后的导演们以及所有团队的中的创作者都是理想的追梦人,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化在他们的努力下再一次获得了新的生命,他们正在奔赴着他们心中的那个“长安”。
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中国各民族 形成的民族文化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向世界传递中国精神、彰显中国价值、展示中国魅力的重要载体。
如何激活民族文化生命力,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实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对树立文化自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大气磅礴的朝代。盛唐的豪放、婉约、尚法、空灵,造就了唐代自由奔放,气势宏大的审美。一部以唐天宝年间的长安城为背景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更是准确刻画出了胡汉交融杂居的文化交融。
而相比烧脑的剧情,更令人流连的是长安城的梦幻和唯美。怀着对大唐盛世的向往与好奇,我们从设计的角度解读盛唐的城市、建筑、园林,我们从唐朝文化溯源以及城市规划、建筑形制、园林构筑、装饰符号等多维度进行拆解与转译,希望可以从中找到空间语言与符号,运用到现代住宅中。
距今1300多年的唐代建筑,从理论到记忆,从审美到功用,都堪称中式传统建筑的巅峰与典范,但相比大量存世的明清建筑,唐代建筑遗存稀少,民居建筑更无蓝本,因此唐风研发只能从海量的文献中开始。
追溯唐代建筑园林,我们除了深入分析《园冶》、《说园》、《唐风建筑营造》、《唐代园林别业考论》、《傅熹年建筑史论文集》等专业文献,还从唐代诗画进行挖掘和提炼。
唐朝是诗的盛世,题材广泛的唐诗遗存,为我们研究唐代的文化格局、风俗世象、人间百态提供的丰富的参考依据。大量的绘画作品更是直接了描绘了唐王朝的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皇室贵族生活等,田家风俗、农业耕作等社会世象也有迹可循,大量的壁画更是涵盖了从宗教到宫廷贵族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为设计提供了大量可以追溯的依据。
▲盛唐逸事里有关读书治学、雅集唱吟的画作,体现清虚恬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境界
经过对上千首唐诗、几百幅唐画以及大量历史文献的溯源、解读、转译、再构,研发形成了“象法三制、国风六礼、意蕴九趣”的几大设计原则,把盛唐的格局气象转化成了具体而微的唐风居住空间,让壮阔的唐文明以建筑园林的形式重回当代人的生活。
唐朝长安是世界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作为一个超级城市,其城市规划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以“象法三制”的原则,从唐代的城市规划布局、皇家宫殿苑囿到民间私宅园林布局特征出发,构建唐风空间的逻辑关系。
唐长安城以“一轴,两市,三宫,五渠,二十五条纵横大街及一百一十座坊”构成了结构严谨布局完善的里坊制结构,将“象天法地”规划思想,“棋盘式”的城市景观肌理呈现得淋漓尽致。纬图研发通过对长安城规划格局的分解,关键要素的提取,把曾经大唐长安的格局植入社区中。
唐代皇家宫殿空间布局以前朝后寝的布局形式,形成端庄,尊崇的仪式感,并以轴线递进、渐入佳境。
私家宅邸运用三进两院,五重归家,依池构园的手法,展示唐代文人雅士造园理念。
国风六礼,是从建筑、园林、雅集、习俗,色彩、纹样等六种维度追寻盛中欧体育唐风貌,作为演绎盛世空间的场景依据。其中建筑的风貌转译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唐代建筑注重局部细节的同时又着眼于整体,呈现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兼收并蓄,严整开朗的特点。屋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配有精美悬鱼。硕大的斗拱,则是力与美的统一体现。
唐代建筑的“豪劲“是大唐帝国气象开阖的显性特征。我们抓住这个特征,从形制到细节符号中进行大量转译,把诗文绘画中的唐风建筑转化为现代居住空间。
唐代山水园林画、山水园林、山水诗文互相渗透,园林的诗画情趣开始出现,并形成了“外师造化内法心源“的价值理念,中国园林因之由原来的自然山水园发展成为写意山水园,使山水园至此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园林建设更富诗画情趣,成为唐代园林的一个显著特征。
园林建筑之亭台阁榭等构筑物在唐代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通过对这些园林构筑物以及桥栏柱门窗等细节要素的研究,找到其内在特质,形成了唐风园林开阖自在的风貌。
唐代园林置石以“简”、“大”、“孤石”为特征,多以枯水石景、流水石景作为建筑的衬景。手法上重“置”,轻“叠”。多横向立石、组石,少纵向叠石。注重石与石、水、建筑的体量和组合关系。
唐代的装饰符号以自然花卉纹样为主,风格上色彩浓艳、华美、雍容饱满、造型繁复,包含了玉梳背卷草、宝相花、牡丹纹、曲云牡丹纹、几何形、云曲瓣等多种花纹。
宝相花是对多种花卉的集中提炼,是一种独特的具有符号意义的纹样,是富贵吉祥的象征。我们以现代人的审美观进行新的转译,保留其雍容饱满的造型,降低其色彩的浓艳及构成的繁复,再广泛应用于建筑立面及细节当中。
盛唐色彩,朱门红墙为尊贵的象征,在现代园林中局部点缀红色为辅助色,体现出盛唐的繁盛底蕴。
诗画是大唐文明的具象载体。我们从琴棋书画诗酒茶花宴的美学生活入手,借盛唐诗画追溯盛唐美学的悠久源头,展现一段大唐盛世繁华梦。
以画入诗,以诗布景,通过对大量唐画唐诗的挖掘,研发对几十种园林空间要素进行了转译。基于对盛唐空间美学的探索,我们也尝试着演变出了多样化的现代住宅空间。
其一,以王维的《山居秋瞑》形成了空间中风韵九境的基本线索:空山、雨后、明月、松间、清泉、石、竹、莲、舟、春芳。
空间布局从皇家宫苑布局转译而来,规划方正、礼序严整,呈“前朝后寝”“东西对称”“建中立极”的中轴对称格局。
其二,以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形成了空间情境的主要气场。空间布局以著名的唐代私家宅邸白居易履道坊为原型,形成三进两园,五重归家,依池构园的空间格局。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场景设计则以南唐画家顾闳中所画的《韩熙载夜宴图》为原型,从中解析唐宴礼序与唐代名流生活,提取画中五个故事情节,结合宴会音律,通过空间节奏展现唐代宴会礼序。
以唐代建筑亭廊乃至书画器物等为原型从中抽离出最具唐代风貌的特征元素,进行现代语汇下的二次重构。延续了唐代回廊开合有致灵活舒展的大气风貌,也融入了现代风格的简练与清爽。
诗画盛唐,万千气象。唐风设计研发从盛唐文明的文化巅峰中找到中国人生活空间的精神内核,重新以设计的语言与当代生活连结,将大唐盛世的旷达壮美景观设计、从容自得真正写入我们的精神家园。
华夏历史千年,哪一个朝代“圈粉”最多?倘若要在汉、唐、宋、清中论个高下,唐代自然有独占鳌头的实力。唐帝国疆域辽阔,唐人世界观包容洒脱,大唐女性空前解放,唐诗更是塑造了中华的文化基因。如今,从《长安十二时辰》的走红,到《风起洛阳》的爆火,当一部部“国剧之光”将我们的视野拽回历史千年,我们对雍容、大气中欧体育、开放的大唐自是赞不绝口。古语有云: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追剧追完了,那么关于大唐的市井百态、历史画卷,你看出所以然了吗?洛水潺潺,诗篇浩繁,三千梦尽在大唐。现在,就让我们趁着这股好奇劲,以“唐风”为索引,来一次盛唐千年游吧。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发展到今天,城市建筑或追求国际美学,或取萃西方思潮。反思之下,传统文化与传统建筑既是我们遗忘的角落,也是绝无仅有的“实验场”。
在成都天府新区,青墨藉由建发·观唐映月这一盛世唐风作品,将我们对东方美学的观瞻,拨回到公元618年的那个时间点。
初入场地,所要做的便是一个“寻唐”的过程。但唐风只是建筑的表现,却绝非设计的灵魂。“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标性建筑”这是最初的设计思考。通过翻阅大量典籍与成都文化故事,最终确定将“高台仙阁·刚柔朱青”定义为观唐映月的场建筑精神。仪式感、精细化、历史性,是此次规划与设计的核心所在。
有别于传统设计思路,观唐映月在唐风已经确定的限制条件下,所展开的叙事注定是一部宏大的建筑史诗。
在到达入口前的空间流线上,设计师设身处地为参观者营造了一个大气磅礴的御道空间序列。自宽约57米、高约10米的第一重仪门起,唐风即扑面而来,其造型源自长安城大明宫主殿,颇有大唐的华美气度。整个建筑沿街面对称布局,围墙按唐样分割,叠涩台基搭配勾阑、圆柱、直棂窗、鸱吻等唐代元素,利用现代材料演绎,无不蕴含唐风建筑的大气和精巧。
入口高筑台基,台基,又是另一重“唐风”符号。从夏至唐,建筑台基起初是自然垒土起到防水功能,发展到盛唐,台基建筑高大而雄伟,旨在表达尊贵礼制。重檐歇山顶“如翚斯飞”,层叠的斗栱柱椽“如鸟斯革”,展现了唐风建筑的力与美,整体庄重雅正的同时不失轻盈。
大唐是诗歌的盛世,也是建筑的盛世。卢照邻用“疏风密雨裹唐风,巍然城堡姿如旧”来描写它的坚固;王勃以“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来勾勒它的无穷;王维将“九天阖闾朝宫阙,万国衣冠拜冕旒”定义它的气度。
建筑的立足首先要具有文化自觉性,观唐映月作为唐风建筑“活化石”,所展现的只是唐风建筑“博物馆”中的微妙一角。设计通过挖掘唐风建筑历史范式,使之透发出深邃而又丰富的历史蕴涵,并成为整体城市语境中的一部分。这,是一种无法忽视的文化力量。
大门两侧的石狮子形态威武,和太和殿门前的石狮子是同款。而九级台阶、护城河、唐代石栏杆、照壁景墙以及复刻《京畿瑞雪图》的屏风和定制的中欧体育芙蓉纹样石砖,都把品质、文化、细节拉满。
屋檐,挡尽千年风雨,鼎以文明之冠。观唐映月的屋檐,汲取大慈寺、青羊宫、望江楼等建筑顶部风貌,演绎了天府之国的文化变迁。以重檐歇山顶,彰显其规制之高度。屋面铺以龙鳞瓦,屋顶舒展微曲,坡度轻盈和缓。
屋顶的曲线,严格说是弧度较小的曲线,这暗示了其中存在一个向上的“托举力”,给人以“飞腾”的感觉。鸱尾、勾阑、斗拱、色彩等皆中欧体育严格按照尊贵等级,力求纤毫毕现,描摹璀璨唐风风度。五间三门开间比例扁细,破子棂窗窗扇修长,整体视觉比例大气隽永。
在巨大而厚重的屋顶下面,承托重量的柱子则多以朱红色为主。通过对色彩的整体把控,强调材色深浅搭配,明暗对比,呈现沉稳、大气、雅致的感官体验。
循古,但不泥古。设计从历史中寻找美的源头,以现代材料、工艺将之转译、建构起当下可感可知的生活美学,这是追求传统唐风建筑当代表达的重要路径。
主入口两侧纹样做卍字纹;游廊处不锈钢仿铜色斗拱,造型更加优美、壮观,尽错综之美,显技巧之变;椽头做金属扣盖,绘栀花纹,纯手工拼接。柱础为组合式,上部为金瓜式,施以如意纹,下部为覆莲式,施以莲瓣纹;梭柱形体圆润饱满,上下端部交接处均做收分;山墙悬鱼装饰构件,依唐风而略作伸展。
置身这一处唐风建筑“博物馆”,竟不知今夕是何年。唐风唐韵迎面而来,激发着人们对中式传统文化的好奇。这一份好奇,牵起荣耀的中欧体育历史,也牵起对中式生活的向往。
中式园林好从山水画中汲取技巧,将画中丰富而富于变化的层次,折射到实体园林营造当中,往往能产生更深远的意境,而唐风园林尤其“形简”而“尚意”。
唐代山水诗人王维的《辋川图》,是我们对风雅生活想象的源头,于诗画之上欣赏,总是有些距离。青墨希望将这一中国文化最美的时代切面“截取”下来,呈现于今人的眼前。
在观唐映月,如同山水画一般层层递进的三进式园林,每一个空间序列,都蕴含着对空间的精心安排和处理。根据这样的空间设置,展现出了“奥旷交替、亏蔽深远、气脉贯通”的意境,从而给人以“流动”的园林观感和“有景深”的丰富空间层次。
从主入口昭示面沿着台基拾级而上,大门向两侧移开,以传统山水画为背景的照壁逐步展现,富有人文气息且大气磅礴。走出第一境,走廊两侧高筑的台基、勾阑,搭配下沉的景观庭院,像是一种内外隔绝,使人产生强烈的动静对比。布局上,二进小院流线通达而不通直、连贯但富于转折;轻盈小巧的建筑体量,与一进大门的威严大气形成有趣的对比。景观上,多用方池、独石、松梅竹兰等植物,体现了古人舒朗、雅致、禅意的审美情趣。
缓步进入最深处,整个视野豁然开朗,开阔的三进庭院在眼前展开。歌台暖响,意境融融,轻巧的戏台在园林空间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曲折的游廊,用于遮阳及将檐部雨水引入院内。相当于是屋檐的延伸,功能上增加了檐下灰空间。
在游廊的转折处升起帷幔,空间再无阻隔,视野开阔感被无限放大。人们在自然景色中,品茶、读书、弹琴、瑜伽,日常生活中风雅渐生。随着从晨到昏的时间变化,交织的光影在院墙和水面上作画,整个庭院犹如一幅持续变化着的泼墨山水画。
将唐风山水意境融入设计,形成可视化的具象表达,完成了由“心象”到“物象”的转化与连接景观设计。这种妙趣,是对唐代诗意生活的一种回应。
从千年前盛唐气象到今朝唐风唐仪,从建筑飞檐翘角到三进园林布局,设计苛求的每一处技艺细节,皆是连接历史与文化的路径。由此,也实现了古人与今人,在东方美学与诗意生活之上的一次心意互通。
项目位于上海市金山区,远离主城区,周边是稀缺的城市海岸线,具有大型生态绿化景观,景致隽秀。这一全新的盛唐作品,处得天独厚的幽静之所,于“相地”后的主线故事由此展开。
上海观唐府被熏染了人境之侧的清丽画境,赋予了新的人文气象。而追寻这些剪影之美,其本身就是一种课题与哲思,同时也是青墨建筑设计藉由场建筑文化记忆版块对于人文精神的再度探寻,对唐风气韵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
设计上海观唐府的初衷决定了它不能够拘泥于仿古,而是刻画“古韵今颜”,建立在能够清晰表述和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往具体而微的创新领域进行延伸,探索未来人居生活环境更多的可能性。
时代的审美都是建立在相关文明基础上的,独特魅力的唐文化本身就具有多民族融合与繁荣开放、布局多样的特征,并且承载着东方美学的广阔语境。
成都观唐府,沉稳,磅礴。上海观唐府继前者之后,想在整体的唐风框架之下,营造一种刚柔并济的盛世唐风味道。刚,表现在严谨的中轴规制;柔,表现在自由的苑囿布局。上海观唐府区别于建发其它示范区产品,首次采用两层建筑,以营造高台仙阁的场景氛围。二层露台之上可登高远眺,景致尽收眼底。
上海观唐府尝试将传统唐风进行简化。摒弃了以鸱尾脊兽为代表的装饰元素,借由平缓的几何线条来代替繁琐的雕刻艺术,使之古朴而清贵,强调整体的轻盈和流畅感。
高台基与轻水榭的同台共演,使观唐府一旦映入眼帘,就恍若一座东方仙阁架于芙蓉池水之上。借鉴唐风建筑开间级差关系,设置面阔五间三门,歇山九脊。勾澜纵横,整体气质轻盈舒展。楹,柱也,丹楹如轴,当大门缓缓开启,以琼天为布,一幅诗意的辋川画卷与卷外松翠交相辉映,在虚实景象的变换中呈现一派盛世唐风气韵。
建筑设计在材质选择上采用朱红色不锈钢和白金石材营造赤白的唐风氛围,由槅扇门演变而来的咖色格子窗施于殿堂门两侧各间的槛墙上,片墙做法原型取自杭州余杭径山寺的照壁,搭配在唐代角柱的基础上进行柔化的朱红。朱红缆柱,朱漆勾金,为恢弘的整体形构增添了细节的精致秀美。
芙蓉池中,玛瑙纹样被运用到五龙吐水和栏杆纹上,同额枋四角的回字纹一样,传递端正吉祥、富贵蔓延的美好寓意。斗拱被转译为现代化的墙身构件,结合上海“申城”之别称,将“申”字进行抽象演变,转化为标识设计,体现出现代与古典交融的美感。观唐府门扉将兽形与芙蓉花形简化融合,保留了长久岁月中沉淀的辟邪御守的文化韵意,保一方家宅安宁。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每当日悬西山,夕阳余晖映照于格栅,晕染着光华鎏金。
按照三段式的基本规制,主楼屋宇非官式庑殿顶,重檐歇山顶的样式也进行了简化。“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正脊与垂脊运用曲面构件来代替传统的飞檐发戗,弱化细节繁密度,强调整体流畅感。
主楼单体平面布局为传统矩形,二层挑空以设置开敞的展台空间。廊道与房子连接成一个整体,丰富了宅子的层次和空间。缓缓展开移门,可见层层画中含景,幕幕景中含画。
晴天阳光照落如”洒金“,下雨时节,四方之水如天降之财源源不断地流入院墙府内。”水为气之母,逆则聚而不散;水又属财,曲则留而不去也。”以院落围合为基本特征,缔造宁静内向的空间氛围。
位于歇山两端山面博风板下,垂于正脊的悬鱼,由祥云纹转化而来;溯源古代书法的表现形式,将字型演化为现代气息的“唐“字纹样;“洛阳梨花时,人多携酒其下,曰:为梨花洗妆”。提取其代表性的梨花妆花钿,于建筑纹饰之中。
建筑的总体布局,依然讲究中心对称和轴线关系,且与院落的自由刚柔相互融合,承托起“整齐端庄、有条不紊”的视觉感受。在内向的各园氛围的塑造中,场景切换和对视线的引导十分重要,为建筑的布局提供稳定性与真实感。从主楼回望戏台,框景的构成和观赏点的确定达成了戏台内心的“独白”。
中国传统戏曲的正式演出场所始于唐代宫廷的戏场。台下,宝相芙蓉花花纹方砖漫地,步步生花。台上,采用温和的木纹材质铺地,将室外空间进行室内化的打造,前景松翠相应,营造舒适亲和的场景氛围。诗书礼乐,羽衣霓裳,演绎唐文化艺术的灼灼相承,生生不息。
从亭子回望主楼,恍若一座瑶台仙阁。在亭子眼里,湖上的仙阁有两面,一面是它岸上真实的样子,一面是它在水中朦胧的倒影,为主楼增设了些许灵气。
红枫映池中,于松月亭临水饮茶,风花雪月。邂逅案几与琴棋书画,与万灵低语。透过格栅的光影交织在脸庞。“因借无由,触景具是”。慕然回首,两者遥相呼应,互为对景,相得益彰。
造园,也是整体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一环。活在院落里的中式哲学,含蓄,耐人寻味。旧时河水连着欹湖,湖岸边就是诗人的宅院。诗、书、画常常融于一体,传达古代文人超脱于一般世俗生活的精神追求和人文情怀。
起初,来访者已经目睹了大门室内中轴线上的《辋川图》,由廊道东侧步出,有一小庭院,雅称为“清泉凝露”,椅其观赏,独僻一方高山流水。
漫游至湖景,方可观望梦中真正的辋川“神境”。跟随游览路径,自主楼西侧出,见一照壁,缓步小径,视线被茂密的植被遮挡,隐约可见湖与亭。步至“双桥卧波”,庭院的景致欲扬先抑,一览无余。将全画幅空间转化为多个空间,四季的淡暮,晕透在枝桠的交错,光影已是千年前的恍惚。辋川十景,一景一诗,复刻了唐代园林的雅致意趣。
园林的独特价值提供了思绪穿越的空间和场所,精神寄托的载体。山水园林从心里和思维角度看,是一种境界的折返。亦彰显了民族之本的文化自信,盛启那份深藏于心底的山水别业。
所营造的盛世唐风,锦绣山河,是在传递一种诗意的山水生活精神。我们所有新的尝试和努力,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打造富有仪式感和未来层次感的当代生活场,让盛世唐风带给人们足够的价值认同感和生活归属感。
随着国潮热的逐渐兴起,国人日益提升的最基础、最深沉、最持久的民族自信与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让这股“中国风”不仅仅扫遍了国内市场,也正在吹向国外。
上海观唐府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巧妙结合,让我们在回顾魅力唐风唐韵的同时,也能在雅致诗意的氛围中,享受高新工艺带来的品质生活。这些文化宝藏被创新思维“翻译”为了国际化的语汇,让中国建筑的工匠精神得以弘扬,彰显了文明互鉴交流对当代的积极影响和深远意义。
大唐盛世,灿烂繁华,政治经济的繁荣,带动了文化艺术的繁荣,在这开元盛世,政通人和之际,诗词歌赋也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文人墨客们在自然山水中找到了他们的精神家园,穷尽笔墨描写了心中的理想之所,受文人雅士的影响,唐朝文人园林逐渐萌芽,由此形成了清幽澹雅\模山范水的自然山水园。
“洲颐”象征着“相聚一起,颐养康乐”。“洲”,取自《诗经·尔雅》意为聚。“颐”者,养也,出自《周易》,品味颐养之道,修身养性。
启东洲颐,位于有着长三角“长寿之乡”美名的启东元龙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内,毗邻中国四大渔港之一吕四港,拥有高品质的天然深海温泉。是一处融合自然、人文,隐匿于黄海边的唐风雅居。我们希望借唐朝园林中理想的隐逸归处来为“洲颐”画像,以此描绘诗画情趣、意境涵蕴的生活畅想。
水在传统园林中不仅是只是一个物象的名词,更是浸润了文人雅士对世事万物的哲思。在唐朝,不论是别业山居还是宫苑游苑,水景常以其开阔辽远占据园林中的重要地位。
在挖掘场地的资源和探索唐朝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将酒店内的温泉与周边河流资源进行整合,将“水”作为设计切入点,打造完整的中央水系。以大堂为起点,水流一路而下串联堂—社区中心、街—风情商业、铺—特色店铺、栈—精品民宿,实现空间与景观的强链接。将唐长安城的里坊、市落于场地,打造出具有风特色的旅游度假区。
袭承唐代建筑大气、蓬勃、开放的特点,将唐朝门第礼序应用在大堂,营造尊贵与仪式感,对称式礼仪入口引领宾客进入大堂,给人以大方、庄重的印象。
中庭在一片开阔的水域中彰显深沉、包容,富丽堂皇的紫云阁与水面倒影交相辉映。后场,罗汉松与山石组合的盆景尽显禅意,为庭院增添几许风雅。
温泉酒店临水而居,特色商铺临街而开,溪流、小桥、亭台点缀其间,在氤氲的水汽与葱郁的草木间,为旅居者提供一种追随本心,轻松闲适的生活方式。
从唐朝文人雅士的山水诗文出发,将诗文中的草木情怀融入景观设计中,营造野趣、自然的景观空间。乘一叶扁舟,歌弹一曲,耳得之为声,目遇之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
小扣柴扉,推门而入,在青苔留痕处感受采菊东篱,忽见南山的悠然、恬静。酒店环水而建,温泉通达入户,庭院内以沙代水,以石代山,营造出的枯山水景观,给人以安宁悠远的禅意之境。
设计中提取唐风景物的色彩意向、体量比例,将唐风构筑融入到林泉草木中,凭栏小憩或桥上徐行,与周边环境浑然一体,自成天然之趣。
林泉为伴,清风相随,以泉石竹树养心,借诗酒琴书怡性。洲颐,歌唱生活的散文诗。
项目名称:洲颐温泉酒店项目地点:南通市启东市江海产业园经二路开发商:启东盈泰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景观设计:MPG摩高设计摄影:Shrimp Studio 邬涛景观面积:30140㎡设计时间:2017年建成时间:2020年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由李立携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的作品,是新时期国家运河文化战略的重要节点工程,也是国家“十三五”重点文化工程。
博物馆坐落于洛阳市主城区瀍河入洛河口的西北角,内设展览陈列、公共休闲、研学会议、文物储藏等多个功能区,是集文物保护、科研展陈、社会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运河主题博物馆。
建筑布局在整体上呼应了洛河大堤上已经形成的仿唐建筑群“瀍壑朱樱”的中轴线。
建筑整体上以洛河上架设的拱桥结构为原型,结合现代建造技术呈现传统的建筑风格,彰显盛唐风韵和文化内涵。
在材料的选择上,建筑师强调在地性的原则,即“洛阳造”,力图传统手工陶艺与现代设计、加工技艺相结合,助推洛阳传统陶瓷产业的创新发展。
室内外大量采用改良后的洛阳三彩陶瓷挂板饰面,较好地缓解了清水混凝土建筑易给人带来的疏离感以及内部空间声学方面的缺陷,其中的吊顶《云帆》由 126986 个三彩陶瓷单元组成了迄今世界最大的陶瓷吊顶艺术作品。
杭州国家版本馆由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普利兹克建筑奖首位中国籍得主王澍率领其业余建筑设计工作室团队主创设计,是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展览馆等多种场馆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馆。
中 央总馆作为展现国家形象和传承国家 记忆的文化殿堂,同时也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代表着国家精神、国家文化和国家形象。
整个建筑呈现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布局,沿轴线依山就势,分级布置主体建筑,体现坐北朝南、中轴对称、礼乐交融的特点,彰显中国特色和大国气象。场地以大疏大密为策略南向相对疏朗,北边相对集中并以一座双曲面屋顶的建筑作为园林核心。
低矮错落的建筑群掩映在园林绿化中,与周边山体环境融为一体,亲和的室内外空间与展示内容相得益彰。
设计师在外观的处理上在材料上采用较大面积的玻璃及金属装饰,在外观上,摒弃了传统的柱廊,但采用经典的三段式结构:暗红色石材勒脚,黄锈石墙面,深灰色瓦屋面,檐口、雨棚等重点部位采用不锈钢仿铜装饰,延续了传统中国建筑方正典雅的气质。
馆中的点睛之处是建筑外廊入口处的电脑数控青瓷屏扇,屏扇可配合使用场景以任意角度自由开合,赋予参观者独特且多层次的视觉感受。 其材料是来自龙泉窑纯手工烧制的青瓷。 渐变的青晕如同水墨画上的晕染,凹凸感与变幻色泽有一种科技与自然交织的美感。
03 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YWA严伟风景园林工作室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延波小筑”
“延波小筑”位于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内妫汭湖畔,为游园地人们提供驻足、休憩、赏景的场所。
建筑场地内湖岸缓坡,茂林掩映、隔水与园区焦点建筑中国国家馆毗邻。为传达中国传统空间设计理念,设计师追寻画坛巨匠董源画作中水岸山林,亭舟隐现的山水人居图景,敲定了“行望居游”的画意式设计策略。
设计师希望将建筑要自然地融入到林、岛、桥、阁中,甚至关照更远的海坨山余脉,从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截取屋舍的双坡屋面,在场地内勾画出一道似是而非的屋顶,将其覆盖于场地之上,状如水边一处山坡,形成陂池相映的格局。
山墙面完全打开,将屋宇下的行旅流线完整揭示,穿越树林、庭院、竹堂、月台四组空间,为游人提供行、望、居、游完整的感官体验。
设计师选取木、竹等建筑的主要材料,分别构成木架、竹墙与木瓦屋面三种建筑要素。
建筑结构采用重木结构体系,利用现代胶合木塑形能力,解决了屋面反曲形态。梁、柱拼接均采用工厂加工,现场安装的装配式作业方式,以应对展会颇为紧张的工期。
屋面选用木望板配防水层挂木瓦的现代做法,较之传统木望板砂浆铺青瓦的做法减轻了屋面的配重,达成木结构的节材节用。建筑用材因势利导,随形制器,寥寥几笔勾勒出滨水建筑简约闲逸之态。
飞檐反宇、雕栏玉砌、碧瓦朱甍、层楼叠榭......那一幕幕画面如同唤醒了穿越时空的记忆,每每看到,都会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