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当下正处于一个人居景观的设计创新与品质提升阶段。后疫情时代,探究建设绿色健康的人居景观成为行业发展的共同意识。如何应对未来人居环境变化,满足人们对社区景观的多样化需求?
11月15日,由景观周媒体、AHLA亚洲人居景观奖、融创华中区域主办的《第三届华中人居景观论坛》在武汉举行。多位知名地产及设计公司景观负责人进行分享、对话交流,共同探讨人居景观发展。
GVL怡境国际景观集团西部区域副总裁张信飞先生以《边界·共生·创新》为主题,分享了中国景观设计力量在这十年的崛起和变化,并阐释怡境在景观设计未来的创新理念。
中国地产景观走过了它最黄金的十年,同时伴随的是中国景观设计力量崛起的十年,人们对人居环境和景观的需求也不断在变化。
从最初大家只关注柴米油盐的日常,对居住周边的景观只关注在它的功能上,到后来大家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的需求和内涵,人们的审美也逐渐提升,无论物质上的功能性还是精神上的审美价值都有一定的讲究。
于是我们看到近年景观设计的变化,就是景观设计的手法越来越多样化,景观的边界也越来越模糊化。
这种边界模糊与消亡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边界的“外延”,设计横向发展,从广度上,它的空间扩展到更大的区域;二是专业领域的共通,这是设计的纵向深耕,从深度上,不同专业与技术和景观设计打通,它逐渐成为了艺术性和技术性相结合的产品。
景观是大地上除了建筑物以外的一切,居住区设计的能力逐渐被扩展,专业领域的跨越使得设计呈现出景观智能化、室内化和艺术化。
当景观设计在广度和深度都趋于无界,这正是迎来它的共生黎明之时。我们认为,景观与人的和谐共生起码体现在四个方面:
·景观与时间。好的设计一定是能够经受时间考验。就算从实用主义出发,好的设计一定是耐用的。塑胶跑道褪色、钢制品生锈、木地板腐烂、水体成了摆设,这些都是关于景观设计可持续性发展的思考。
过去我们跑得太快,其实留下过一些隐患。我们是时候放慢下来景观,设计师应该把每个项目都当成自己的居所去对待,从材料,环保等可持续的理念出发设计。
·景观与自然。景观设计链接着人与自然,人们从体验中感受到幸福。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是一种返璞归真的自然美学,自然的东西是有生命力的中欧体育,所以景观应该适度回归自然属性中欧体育。
·景观与文化。日本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说:“设计的一半依赖于思维,另一半源自存在与精神。”景观设计与文化共生在于如何把在地的传统文化和景观设计相结合;艺术的介入让旧空间改造赋予新生,自然的链接实现永续生态。
·景观与效率。这是时间、成本和效果的平衡,500万级的展示区打造成为一种常态,严控成本是一种基本要求,小于5000㎡面积控制是一道红线,实景展示区成为一种趋势景观,但对运营的能力有极大要求,展示区的功能和意义逐渐被迭代,未来有可能不需要展示区。
以上四个元素与景观的共生关系归根结底,它是回到“人”的共生,这是景观共生本质回归。
设计手法解决的是空间,表象是材料的组合,其本质是让人在空间感受一种情境。为不同年龄段的人思考更多空间可能性中欧体育,关注人本身是设计的终极目标。
2020年,我们经历了疫情。这场疫情无论是对地产中欧体育,还是人们的观念都产生不小的影响,人们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地产的转型,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型,景观设计面对这种双重影响也应该主动出击,主动求变和创新。
伴随着人们更加向往自然和生态的场景,都市消费的场域逐渐向乡村消费的场域变化。这是人们对理想生活方式情境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