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体育新闻分类
中欧体育规划景观设计范文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蓝图,牵动着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系统工程的发展。在现代的城市规划设计中景观设计成为城市的灵动之笔,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和居民的幸福指数。景观设计不仅在视觉审美角度体现了城市的人文追求,也彰显了人与自然、科技的和谐。因此,我们在进行城市规划时需要建立一个融合目前社会形态、文化内涵、生活方式、面向未来的,更具人性化、多元综合的理想生活环境空间。

  城市景观要素主要由自然景观要素和人工景观要素构成。其中自然景观要素主要是指自然风景,人工景观要素主要指文物古迹、文化遗址、园林绿化等。这些景观要素系统、和谐地组织出具有特色的城市景观。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造型师,以其聪慧灵气打造了城市名片。美国建筑大师沙里文曾说过:“根据你的房子就能知道你这个人,那么根据城市的面貌也就能知道这里居民的文化追求”,这是对景观设计经典的描述。所以说景观设计不单纯是一门安排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的科学,更是一种天人和谐的高效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景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可回避的是发展中的确存在一些问题。

  景观设计以城市规划为基础,是城市规划的完善。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规划设计,更强调人类发展和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性。但是我们在具体操作时往往是概念性比较强,景观设计与建筑整体设计风格不统一,硬质景观同绿化等软质景观不相协调。景观设计师总是想整合好城市现有的环境使其成为封闭的空间,然后再把规划设计的理念放进去,不能运用景观设计重新分割城市的规划。这样打造出来的城市建筑物体常给人一种呆板生硬缺乏灵动的感觉,关键一点在于设计中我们没有以本地资源特色为契机,和建筑工程师、开发商欠缺沟通,没有把握住景观的设计要点所造成。

  我国历史名城的魅力主要体现在地域和环境的差别上。城市规划的景观设计中也应该充分体现其地域性和文化性。但是现代建筑的景观设计往往照搬国外的一些建筑设计概念,没有结合本国本土的现实情况,结果弄巧成拙。各类风格的城市建筑林立高空,却总觉得缺少特色。有的城市在文化特色上颇费心思,比如西安这座城市的景观规划,在结合了现代城市要素并参照古城“棋盘式”历史蓝本基础上,保留了城市原有的严整的格局、恢弘的气势。

  一些城市的景观规划把精力和财力都集中在的建筑,例如阔气的迎宾大道、豪华的城门等,但是在植物造景的投入上就减之又减,为了节省花卉的费用而采用塑料植物。这使城市中本已严重失衡的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的比例更加严重失衡。究其原因是在景观设计的时候没有从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角度对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和造景设计,没有考虑城市绿色空间应具有的多样化功能,片面追求硬质景观的结果。另外,植物选用上存在规格、品种不适合的问题,没有考虑土壤条件和生态环境,栽种的植物还没有形成绿色景观就死掉了,所以景观规划必须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才可能达成和谐,带来生态收益、造福于后代。

  创意,赋予建筑以生命力。成功的景观设计是设计师独特思想和当地文化相结合的成果。在城市建设大潮中,越来越多或雷同、或抄袭的低品质城市景观让我们对中国景观设计师的创意能力产生怀疑。其原因之一,设计周期过快,公共景观项目急于求成,设计人员不得不东拼西凑疲于应付;其二,设计师专业素养的良莠不齐,设计质量的参差不齐;其三,业主和社会大众对景观的审美水准不一,使设计成为迎合口味的商品;最后,中国的景观教育教学模式缺乏新颖性,偏重理论轻实践。

  好的景观规划不但具有实用性还具有艺术美感,但在把图纸完美转换成实体建筑的过程中,设计创意大都需要适当的修改和完善。但是目前我国普遍存在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交流的缺乏、设计师先前再次介入施工过程的较少的现象,结果导致景观设计理念被修改的背离原貌。另外,施工的工人很多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在施工过程中潦草行事,不负责任也是原因之一。

  城市环境景观体现着城市独特的特色和文化底蕴,同时也是时代进步的表现。笔者在下文论述了城市景观更好发展的措施,全力打造出新型的、舒适的人居空间环境。

  景观设计师的设计一定要以城市规划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要遵循生态化设计的原则,具体来说,包括:首先,地方性原则,应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合理利用原有景观。其次,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原则。在大规模的景观设计过程中,特殊自然景观元素或生态系统的保护尤显重要。再次,整体性原则。景观生态设计是对人类生态系统整体进行全面设计,是一种多目标设计,为人类需要,也为动植物需要,为高产值需要,也为审美需要,设计的最终目标是整体优化。

  城市建筑模式不断增加,但最优秀的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却在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近来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成为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景观设计师通过建筑与景观设计来表现历史文化的连续性与地域特色。如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它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不少中外学者、游客甚至美国的军事专家等;坐落在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里的四合院回荡着浓浓的老北京味道;而苏州的“小桥流水”构成江南水乡的韵致。这些案例无一不是在传统文化中深入挖掘,从而开发出兼具历史感和时尚感的纯正的中国风格的作品。所以,景观设计如果富有了文化特色,产生的美感是不可低档的,这就是所谓的历史的符号。

  在城市化不断扩大和蔓延的今天,自然景观已日趋缩小,人类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多的被人工环境所围绕,人类的景观意识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所以我们应该动态的理解景观设计学科。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也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城市景观设计既要体现城市的开放性和系统性,也要符合城市历史连续性和发展可持续性。

  1.1城市建设与环境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性的城市化趋势,地球的自然环境,尤其是人所居住的环境发生了本质性的转变。既然城市化的全球性发展趋势不可逆,人口不断增加,如何改善城市的环境,景观就成了当今城建的首要任务。除了城市整体空间环境和建筑间的联系外,城市内部的一些细节也是相当重要的。因此像城市标识,广告牌,公共汽车站,路边休息设施,电话亭,邮筒,垃圾箱,城市雕塑小品,路灯等都应纳入整体设计中。

  1.2现代城市园林的作用。现代城市园林立足点已经不再局限于花草树木所创造的美的感受,而在于对现代城市生态建设的需要,所以现代城市园林的功能不仅仅限于满足于人们观赏的需要,而是创造合理的现代城市人的生态环境,因此,现代园林对于现代城市的建设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已不同于传统园林的筑山理水、种植花木,而是在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适应城市需要,顺应当代人的需求。

  1.3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控制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景观设计的主要依据,其中对建筑形式、色彩、风格等城市景观方面的要求,对我们的景观设计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如果在控规指标里面对城市景观的要求简单、模糊,就会使满足我们控规条件的景观解成为无限变量,就会给我们的设计控制带来很大的麻烦。

  1.4以城市景观专项规划为控制依据。城市景观专项规划也是进行景观设计的重要依据。如对城市建筑高度的专项控制、对城市建筑主要色彩的控制、对沿街建筑的屋顶倾斜角度的控制等,在拥有重要历史文化古迹的城市要求尤为严格。

  2.1服从和服务的关系。城市生态规划是城市景观设计的最根本依据,城市景观设计必须服从城市生态规划的总体安排,在城市生态规划的基础上衍生出城市景观设计规划,并根据城市生态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开展具体的城市景观设计。

  2.2动态和静态的关系。城市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的演化受到“空间”和“时间”两个向度的影响,即在任何一个时间片段,人们都可以获得创造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各种物质要素。无论是城市生态平衡,还是城市景观设计,都必须把追求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处理好实施中的动态与静态关系的重要标准。

  2.3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城市景观设计在城市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就在于其工作领域覆盖到从宏观城市整体环境规划到微观的细节环境设计的全过程,针对不同特质的景观区域,可制定相应的改善、保护和整治计划,如建筑形式及高度的控制、城市天际线控制、空间视觉走廊控制、建筑容积率控制、建筑材料和色彩控制以及各种环境设施配置等。

  2.4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要应用现代科技成果,汲取和借鉴国际上城市建设和城市景观设计的先进经验,并与当地的实际情况有机融合,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与时代特点的城市空间环境,以满足时展的需要。

  3.1不能在设计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大多数的城市规划设计特别是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缺乏公众的广泛参与,市民在城市规划和生态规划设计方面享有的知情权、建议权和批评权程度亟待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在能够公平地享受城市公共空间和环境资源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予以推进。

  3.2漠视城市环境生命力。我国大多城市规划和城市景观设计在体现城市环境生命力方面,显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在景观设计中,没有整体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景点设计上随心所欲,缺乏可持续发展理念。

  3.3景观设计盲目模仿。但我国目前普遍存在一种不可取的现象,如一个景观设计模式在某个城市取得较好的效果,别的城市便不加思索地一味模仿,生搬硬套,其后果使得城市毫无特色。

  3.4景观设计理论知识落后,薄弱的景观规划管理。我们的城市规划管理者对于城市景观规划大多处于被动的“后补式”管理,目前,我们对城市景观专项规划的研究还刚起步,急需我们从景观的角度来全面分析和设计我们的城市,制定我们的城市规划,创造一个良好的城市景观环境。

  4.1要注重历史文态保护。城市历史文态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意义、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对于人性的形成、人的素质和品格的培养,以及不同民族性格与精神的造就,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保护历史文态是塑造城市特色、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4.2要注重建筑的文化特色。建议在老城区,采用城市设计的手法,对建筑形式、色彩、体量合理引导,形成与传统建筑协调的现代建筑风格,为有效疏解老城容量,形成尺度合宜的城市空间,老城区内尽量少建大体量建筑和高层建筑。老城区外则提倡大规模成片开发模式,强调识别性的同时,形成较为统一的区域建筑风格,创造富含地方特色和现代人文特色的城市空间。

  4.3要注重街道文化。街道是城市的生命线,与城市居民生活休戚相关,承载着城市对文化的吸纳、提升功能。不同性质的街道有不同的性格,但既符合国际惯例又具有地方风格的信息标志识别系统将是街道文化的重要载体。

  4.4要注重绿色文化。绿色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公共艺术品得以生长的主要载体。绿色文化不仅通过这些公共艺术品来体现,更是凭借城市的一草一木来述说。许多城市都是以其特有的乡土树种、花卉而留给旅游者深刻的印象的。绿色文化其基本观点是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和谐作为人类应有的追求。

  5.1建立完善的景观规划设计管理制度。目前我国的景观规划设计机构还不多见,好多中小城市根本就没有专业的景观规划设计机构。我们要鼓励具备这类专业水准的单位和个人成立更多的景观规划设计机构,不断壮大景观规划设计队伍。政府一方面要提供更加宽松的条件,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景观规划设计机构的管理,切实提高我们的景观规划设计水平。

  5.2建立健全景观规划设计人才培育制度。高水平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必须要有高水平的景观规划设计人才来完成。因此,要在高校中增设景观设计专业,为社会培育更多的景观专业人才,并对现有的景观规划设计和管理人员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城市景观规划工作的业务水平。

  从总体上看,城市景观设计既要服从城市生态规划安排,又要为城市生态规划的落实服务。当然,这种服从是战略和战术之间关系的服从,这种服务则是再构和创新层面内涵的服务。城市生态规划指导城市景观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将城市生态规划具体化。

  [1] 邓毅.黄金玲.龚兆先.以生态可持续性为导向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建筑科学.2010(5).

  [2] 周志.浅析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艺术—功能、人文与自然的和谐[D].武汉理工大学.2007

  [3] 初亚奇.城市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关系研究.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33).

  [4] 李永进,霍宇红,马燕琼,张伟. 城市景观设计的原则与方法[J]. 安徽农业科学, 2007,(22) .

  城市,作为一种物质的表现,是一种可以看到的物质形态。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部署。其目的是通过城市与周围影响地区的整体研究,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工作、居住、游憩和交通环境。

  城市景观,是对土地功能的利用,是在对土地的性质研究后对之作出的综合利用,如哪些可用于建怎样的建筑,哪些最好用作公共绿地,哪些应保持其现状。

  城市的美,不仅仅意味着应有一些美丽的公园、优秀的公共建筑,而且城市的整个环境乃至细部都应是美的。这些内容构成了城市风景的所有东西,都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题材。景观设计除了必须满足其适当的功能外,还应符合客观的美学原则,即形式美原则。

  规划师、建筑师、道路工程师在自己的工作中都必须表现精巧的美,但又必须组成一个具有同一性的画面,即它们联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城市景观。例如,上海浦东的陆家嘴上,在南京东路纵轴线延长线上建成的亚洲第一高度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其建成后所得到的景观,不是简单的A+B=AB,它等于X,这是一种新的因素,是南京路空间的延伸与定位。

  城市的景观应反映城市的性质与规模。城市规划工作在确定城市规模与性质后,其景观设计就应反映城市的性质。如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的城市景观组织中透着浓郁的古都气息;首都北京的长安街政治气氛浓重;杭州作为旅游城市,山光水色气脉相联、自然景物与人文环境融洽。

  城市景观,还应反映城市各物质要素之间功能分区与布局。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各地不断出现了工业城市、工业区,一些现代化的厂房、高炉、水塔、码头等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就成为这类城市的景观。

  原有的城市景观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自然的水域和丘陵,原有的建筑物的类型,都是景观设计的创作之源。

  人们对一个特殊的景观或整个城市的印象,不仅仅来源于视觉,对城市的印象,还来源于自身的回忆、经验、周围的人群等等,每个人在自己的环境中建立起关于城市局部的印象,形成一系列在精神上或心理上的相互联系的形象,但一个城市的基本形象则是他同时代人所共同的感受。

  每一个建筑物都会影响城市景观的细部,并可能影响到城市整个形象的整体。人们共同的心理上的城市图象由人们所看到的许多东西的综合。

  路:一个城市有主要道路网和较小的区级路网。一个建筑有几条出入的路。城市公路网是城市间的通道。路的图象主要是连续性和方向性,因此应构成简单的系统,起点和终点要明确。路旁的建筑和空间特性是方向性的基础,有助于对距离的判断。

  区:它是较大范围的城市地区,一个区应具有共同的特征和功能,并与其他区有明显的区别。城市由不同的区构成,如居住区、商业区、高等学校教学区、郊区等等。但有时它们的性质是混合的,没有明显的界限。

  边缘:区与区之间的界限是边缘。有的区可能完全没有边缘,而是逐渐混入另一区。边缘应能从远处望见,也易于接近,提高其形象作用。如一条绿化地带、河岸、山峰、高层建筑等都能形成边缘。

  标志:是城市中令人产生印象的突出景观。有些标志很大,能在很远的地方看到,如电视塔、摩天楼;有些标志很小,只能在近处看到,如街钟、喷泉、雕塑。标志是形成城市图象的重要因素,有助于使一个区获得统一。一个好的标志既是突出的,也是协调环境的因素。

  中心点:中心点也可看作是标志的另一种类型。标志是明显的视觉目标,而中心点是人们活动的中心。空间四周的墙、铺地、植物、地形、照明灯具等小建筑物的布置和连贯性,决定了人们对中心点图象的形成能力。

  道路、区、边缘、标志和中心点是城市图象的骨架,它们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城市的景观,在城市规划时,应创造出新的、鲜明的景观,以激起人们对整个城市的想象。

  每个城市都可能有引人注目的远景景观。进入和离开城市的景观是城市的珍品,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重点,需要保护一些有价值的城市景观,或采取某种手法,去平衡这些景观。

  城市的轮廓线是城市生命的体现,如上海的外滩建筑群轮廓线,同时也是城市潜在的艺术形象,城市轮廓线是城市的远景,是唯一的。对每一幢可能改变城市轮廓线的建筑都应研究它与城市的整体关系,特别是远离市中心的一幢较小的塔式建筑,常能使城市轮廓线得到改进。

  远景和轮廓线的另一景象是夜里的灯光,富有戏剧性的灯光以及黎明和黄昏的朦胧的阳光提高了城市的艺术感染力。

  在城市里,由于一定地域内聚集成的特定的功能分区,因此就存在着各类功能不同的中心,一般可分为:城市中心、市民广场。城市的景观设计与这两类中心的景观设计密不可分。

  城市中心是城市的主要行政管理、商业、文化和娱乐中心的区域,是表现城市有价值特性最有利位置,在这里,人们对这个城市个性的认识得到强化。城市中心的功能是根据城市规划决定的,因为中心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

  城市中心的景观能否产生良好的视觉印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从市中心有什么远景可以眺望?怎样使人去观看重要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与重要的特征的地点之间有什么视觉联系?哪些建筑物在城市景观中应有重要作用?能赋予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因素是什么?对这样一些问题在城市中心景观设计中,都应作出回答。

  市民广场具有多样性,它是指由各种用途的道路、停车场、沿街建筑的前沿地带。由建筑组成的空间形式有三种:(1)市民集合的主要广场,它一般与市政厅或其他市民建筑相结合;(2)娱乐建筑的空间,如影剧院、宾馆前面的供人流集散的广场;(3)购物的空间,如商业街、商业区和市场以及办公建筑所围成的空间。

  市民广场上的公共建筑物对广场景观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街景的公共建筑其立面处理的重点,应放在完整的街道立面上,而不要强调个别建筑物的立面;作为纪念碑式的公共建筑,在造型、位置和高度上应是一个视线焦点,是可以被人们欣赏的主要景观。

  使用轴线可以使多个空间相互发生关系,是景观设计的一般方法,如北京广场的中轴线。当一个建筑物与另一个建筑物有一定距离,同时是行道树形成狭长景观以强调一个理想的视点,于是建筑物变成了一个有镜框的焦点。在一个对景上集中的街道愈多,获得的狭长景观也就愈多。

  (1)小区应尽量采取封闭式围合,以保证居民的居住安全性。围合的小区还可以避免小区内提供的绿化及园林环境、休憩及各种游乐设施及公共会所等被外来住户占用或破坏,提高小区居民的归属感。(2)规划设计要具有超前性,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科技含量,结合地方气候与习俗特点,制定持续开发的原则,考虑近期开发和远期发展相结合,从整个区域的控规综合考虑,包括路网、市政设施等,结合各组团的中心绿地,采用自由式布局相结合的建筑布局,以利于滚动开发,分期建设。

  2.1根据总平的景观布点,确定各栋单体的平面布置设计套型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它所处的位置以及周边的环境。要优先让客厅及卧室这些主要活动空间能最大限度的享受小区的景观面。2.2根据朝向确定套内主要空间的布局卧室要满足日照要求,并组织户内良好的通风,对提高居室空气品质,防暑降温有极大的意义。2.3全明设计明厨明位明电梯厅明前室,户内避免暗房间。卧室均开敞明亮,光线充足。一些位于山墙边的主卧卫生间同时引入西窗,西晒的阳光保证卫生间内干燥,防止细菌的滋生。每个房间的面宽与进深控制合理的比例,窗地面积比均在1/7以上,室内采光标准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2.4合理平面布置功能分区清晰、明确,做到室内洁污、动静分离;平面布置紧凑,相关房间聚集,使用方便;交通路线便捷,户内活动不穿行他室,没有交叉;适宜的空间尺度,灵活的功能空间。

  3.1确定设计范围及内容(1)地块范围内所有建筑室外用地、架空绿地、屋顶花园,及地块相邻的市政用地的衔接处;与单体建筑相邻处以入户门为界线)地块红线范围内的所有绿化、铺装、小品、照明、户外物品摆设等的设计。(3)项目标示系统、果皮箱、树名牌等的选型设计。3.2设计前提根据项目定位确认景观设计风格,分析建筑条件图及规划图,并提出意见;初步分析软、硬、水景面积比例关系及成本投入比例,再进行概念设计。

  (1)根据小区定位确定硬景比例,控制硬景铺地面积。(2)确定小区道路宽度,按消防车道、主要通行道路、人行小道等制定通行宽度;(3)根据风格确定道路的铺装要求:景观设计模块铺地应根据整体铺地形式而定,方形铺地或笔直道路采用模块铺地与圆形铺地或曲折道路应有区分。同时,要求景观铺地总图应如实所映铺地形式,不应采用填充形式代替或轮廓线,再索引详图标注材料及尺寸。(4)软景设计:根据硬景铺地面积指标的控制情况,结合项目定位,确定软景的设计面积,景观设计应在此基础上尽可能的增加绿化面积。(5)控制种植层次:根据项目定位及风格,对种植的疏密关系应组织得当,密植林种植层次建议四-五层,高8-10m,第二层为乔木高4-7米,中层为乔灌木高1.5-2.5米,第四层为灌木高0.8-1.5m,底层为地被草地高0.1-0.6米左右。(6)堆土坡种植:绿化种植应结合坡地造景,增加景观竖向空间效果。比如按300mm高一条等高线米,地下室顶板上最高可堆1.8米,人防地下室顶板最高可堆2.4米,特殊情况可根据设计要求局部增加顶板荷载,或土堆内做预制板架空处理。且土坡形式应均匀、饱满。(7)种植地域性要求:品种设计应结合地域气候条件,考虑不同地区植物的生长情况,应根据项目绿化种植情况绘制四季色相图,保证主要景区不同季节的绿化效果,以开花期及落叶期两种做分析。(8)确定种植规格及品种:根据设计一般大乔木胸径要达到400mm以上,如小叶榕、秋枫、南洋楹等;乔木胸径150-250mm,如小叶榄仁、尖叶杜英、美丽异木棉、盆架子等;中层乔灌木胸径50-120mm,如鸡蛋花、鸡冠刺桐等;并根据项目地域特点,选择当地树种,且作为主要景区的主景树要求特别选型,作为强调中轴线景观的乔木应大小、树形一致,列阵形成气势。(9)确定树种配比:比如东南亚风格的设计可根据景观风格,确定大乔木平均约80-100㎡/株,东南亚风情景观的棕榈树占项目乔木约20-30%等等。(10)其它要求:休闲花架应种植爬滕植物;水景、石景边种植应丰富,多品种搭配,富有野趣;花钵应分向上、中间、下垂三层种植;作为项目主景区或入口景区种植品种及花色应丰富,长年多季开花,体现气氛及景观特点;作为项目边角位置或起防护作用的种植应选择相对廉价、生长密植茂盛的品种;水景及游泳池周边尽量少种落叶的针叶科属乔木。比如下面这个优秀的景观规划(见左图):总之,规划和景观的共融最终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切规划和景观设计的宗旨,可以创造一个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管理方便、环境优美并具有时代精神的住宅小区。以小带大,最终带动整个片区的环境改善和提升,有利于促进整体的生态平衡。在小区规划中充分尊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体现生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通过的个性化的创意,展示园林艺术感染力,提升环境文化品位,最终为人们赢得一个绿色环保的居住空间,创造一个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社区,为整个国家的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大目标做出一份贡献。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壮大,城市的地位和作用也在不断增加。在资源和环境体系的承载能力的基础之上大力发展城市景观建设,实现城市经济建设、社会文化交流、人口数量、资源有效利用的协调统一发展,城市规划是建设特色城市的重要一步,同时也是为了避免发达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负面效应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城市景观和城市规划入手,对如何体现出城市的特点做出简要分析,并对城市景观建设含有的因素做了详细的阐述。

  城市景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重要一部分,也是管理城市整体美观的依据。目前我国城市比重达到39%,正是加速发展的好机会。为使我国城市沿着有益的道路进行快速持续发展,政府必须对城市景观规划有足够的重视。

  城市景观的含义是对土地作用的有效利用,要对土地进行深入的研究,例如:适合建造房屋的土地有哪些,这些土地适合建造何种房子,绿化带建设在什么位置,哪些土地要维持现状。美丽的城市不但要有漂亮的公园、优秀的建筑风格,而且要在相互搭配和细节的完美进行把握。这都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包括在设计之内。城市景观设计除了要保证其实用性外,还要符合人们的视觉美观并且达到美学标准。

  建筑要在规划师、道路工程师与建筑师工作中相互配合才能实现,让建筑和环境结合为一,使其共同成为亮丽的城市风景线,如:上海浦东地区的陆家嘴,有一座称为亚洲第一高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在其竣工之后所表现的风景美,不仅是1+1=2那么简单,相互结合所体现的美感效果要比各自突出很多。这就是掺杂了一种新的元素,就是南京路定位和空间位置的延伸。

  每个城市的特色都代表了其本身的个性,也体现了城市的独特魅力。现在多数城市的布局都很相似,建设特点都掩盖在钢筋混凝土之下,使城市黯然失色没有自己独特的魅力。现在,很多政府都很关注城市形象问题,城市的发展建设从平庸走向个性,城市个性的建设已经成为了城市规划的重要一步。

  美国城市建筑学家曾经这样说过:“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在城市当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许多城市中的建筑物都体现出当年的兴盛与衰败,但是现在取而代之的事越来越多的商城和饭店,许多城市都失去了自己的痕迹,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在这点上我们应该学习西方城市政府在处理该事件上的态度,他们对旧城进行更新并保护着古建筑。不管是著名的罗马,还是国际化大都市巴黎、纽约,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艺术殿堂和建筑博物馆,很多地方都体现出了城市的文化,进入这些城市,都能感受到他们的过去。所以,城市规划当中要对建设和继承做到合适的处理,在发展过程中感受历史文化。如果城市完全失去了历史痕迹,损失和遗憾将是永远的。

  因为城市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和各地环境的不同,环境的空间形态也有很大区别,给予每个城市不同的环境空间特点。充分了解当地的山水、树林和古代名胜都是城市规划当中必不可少的任务,根据自然环境空间特点进行开发保护和改造利用,从共性中挖掘个性,建设有特色的城市。宿迁市,地处苏北平原,充分发挥三净(净水、净土、净空)的环境优势,实施生态宿迁的发展方针,打造出了“西楚雄风、酒都花香,河清湖秀、生态乐园”的形象,十分完美的表现出城市环境特点。

  每个城市都要有信心成为建筑工艺的博物馆,每个城市都应该建设出具有艺术观赏价值的建筑物。像市政府、学校、博物馆等公众建筑都应该进行工艺品般的设计和建设;街道两旁的建筑物都须具有美丽的造型、协调的色彩。城市中对建筑物风格、形状和颜色的要求要深入到街道,严禁对建筑形态的模仿,给城市建筑物带来文化艺术气息,结合当地特点引入西方文化,努力建设出中西结合、特点显著的现代化大都市。

  主要路网和区级路网共同构成了城市路网,它是城市的主要通道。一个建筑物一般都会与几条街道相连。根据道路具有连续性和方向性,并且起始点明确,要将其建设成简单的体系。道路两旁的建筑物和空间特点都具有方向性,可以对距离进行简单的判断。

  城市中此因素的范围比较广,每个区都应该含有相似的特点和作用,并且要区别与其它区域。城市中含有居民区、商业区、大学城、郊区等。但是很多时候区与区之间并没有较明显的区别,也没有固定的界限和边缘。区起到的作用是当人们走进某区时可以清楚知道周边都有些什么建筑物,可以进行简单的了解。像城市绿化带、河道两岸、山等都可以成为区边界。

  标志可以使人们对城市产生很深刻的印象。大型的标志非常引人注目,像摩天大楼、电视塔等,可以在远处观察到;小型的标志更能吸引人们眼球,像地区钟摆、喷泉等,都会触动人们心灵感官。标志是对城市建设的点缀,使区域进行协调一致。一个具有突出个性的标志,不但可以加强环境美感,更可能成为城市的代言。

  中心地带是标志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是人们日常活动的中心所在。城市空间中的墙壁、地设、草坪、地貌和路灯等都有美化和连接的功能,对人们中心地带感觉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道路、区、标志和中心地带共同搭建了城市整体结构和景观。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建设出个性鲜明、异于其它城市的景观,激发出人们对该城市的喜爱和期待之情。

  很多城市都有引人入胜的远景景观。周期性在城市出现的景观更是难得,也是城市进行景观建设的中心所在,需要对有关城市景观进行保护,或者选择其它方式,保证这些景观之间的平衡。

  轮廓线可以说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比如上海的外滩建筑的轮廓线。轮廓线为城市的美观做出了很多贡献,它是城市远景当中一条靓丽的景观。应该研究每一座为轮廓线增添个性的建筑进行分析,尤其是离市中心较远的塔式建筑等,常常能使城市美得到升华。远景和轮廓线在城市灯光的渲染下,提高了城市景观的整体艺术效果。

  在城市当中,根据地区使用不同,存在很多不同功能的中心,大致分为两类:工作娱乐中心和日常生活广场。城市的景观设计与这两类中心紧密相连。

  此类中心包括行政管理部门、商业和企业、文化交流中心等,是一座城市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人们在这里可以对城市个性得到更好的认知。为了使城市中心的景观可以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要做到如下几方面:① 从市中心可以远眺到的远景有哪些;② 吸引人群关注重要建筑物的方式方法;③ 这些建筑物和自身特征与地点有何种联系;④ 在城市景观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建筑都有哪些。在对城市经过设计的同时,要对以上几点问题进行一一考虑。

  广场有很多种样式,包括多用途的道路、大型露天停车场、街道边缘的建筑群等。建筑物划分的空间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① 市民茶余饭后休闲的主要广场,通常情况下与市政部门或者居民建筑物相互结合;② 有娱乐设施的建筑,比如电影院、饭店门前人们休闲的广场;③ 逛街购物场所,像商业街、购物广场和市场等建筑附近的地区。

  每座城市的建设基础和管理理念,都是基于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之上的,以此为基本加强城市开发建设;要想让城市快速合理的发展,首先要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规划和预测,了解城市的性质、优势和格局等,在同一的指导和调控下,一步一步地实现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目标。

  [2] 谢广平.对城市规划设计的探讨[J].中华民居:学术刊,2011,(10X):46-46.

  广饶县位于山东省中部偏北,东营市南部。北连东营区,南靠淄博市淄博区,东与潍坊市寿光市接壤,东南与潍坊市青州市相接,西与滨州市博兴县毗邻,东北部频临渤海莱州湾,海岸线公里。县境东西最大距离60.1公里,南北最大距离46.2公里,总面积1137.9平方公里。

  广饶县城市绿轴位于行政中心区块中轴线上,是广饶市民广场景观轴线的延续,也是广饶县的绿色生态走廊。

  以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战略为依据,以提高改善城市环境为目的,在保证城市整体绿地系统综合运用功能的前提下,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运用绿色生态城市的理论,突出绿轴的城市生态与防护功能和历史文化底蕴,弘扬城市历史,提高城市绿廊对城市景观的作用和影响,带动城市的整体景观建设,推动城市建设的综合开发。

  在保证绿轴的城市生态功能前提下进行规划,景观规划与设计不能影响绿轴的功能运行。结合城市用地性质综合考虑城市绿轴的开发功能,有效发挥文化、景观、绿化、休闲方面的作用。城市绿轴以植物造景为主,以乡土树种为主,通过和周边景观的有机结合,强调环境整体绿化效果,达到“出于人工,形如自然”的景观意境。在宏观整体规划的前提下,城市绿轴规划为采取弹性灵活的建设开发模式,留有一定的余地。

  广饶城市绿轴的基地特点和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作用引导了我们规划设计方向,其风格不应同于广场的大气精致、功能齐全,也不同于郊区公园的小桥流水、移步异景,它应该林木成荫、生态野趣的生态廊道,是一个天然的氧吧,也是一处温婉的室外休闲场所。

  根据城市绿轴的区位特点和结合周边用地,在普遍绿化的基础上,体现其“自然、生态、休闲”的特色,本概念性规划把绿轴段划分为“一轴三区”多景点。

  “一轴”:指中央景观轴,即贯穿绿轴两个端点的生态景观轴线,运用硬质铺装的方式,形成简洁、大气的园林基调,并以此串联各节点,使各部分依傍此轴形成一个整体。

  科普文化体验区:此段为花苑路--傅家路,以植物科普为主,采用片林的形式展示植物的群体美,形成春夏秋冬不同的植物景观。同时点缀一些观景和文化经典,营造一个充满野趣、富有诗意的休闲空间。

  绿色运动健身区:此段为傅家路--啤酒路,以运动健身为本段主题,通过一条慢跑道经将头尾两个入口相连接,并且沿着慢跑经设置健身活动场所。绿化设计秉承绿轴“春花、夏荫、秋叶、冬香”的设计原则和风格,配合运动的主题,无论是植物还是园林小品,在色彩运用上更为丰富,充满活力。

  都市休闲活动区:此段为啤酒路--潍高路,以都市休闲活动区为本段主体,在入口处设置以雕塑,配合灯光设计,作为生态绿轴的标志性景观,成为视觉焦点,体现城市风貌。

  结合场地周边用地性质的不同和功能的划分,各部分用地在空间组织上注重突出各自的功能性特点。

  园路设计采用不同的铺装形式进行合理搭配、自由组合,力求新颖,形成变化丰富,形成富有韵律行进美的园路景观。

  广场设计注意形式和内容的细节设计,利用特点不同的铺装进行合理搭配,形成简洁、大气的广场景观,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

  小品设计采用分片区设计的方法,体现生态、休闲的格调。通过不同材质、样式、风格的设计形成丰富的小品景观,并与所在环境相协调;园林小品设计以人为本,注重舒适度的体现;各类园林小品均注重园林化、意趣化的设计,使其成为景观的重要组成元素;保证安全稳固,装饰设计上注重新颖、独特;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将文化元素、地方特色融入小品设计中,充分表达设计内涵,使其更亲近现实生活。

  植物选择坚持适地适树、植物多样性的原则,构建自然稳定的植物群落,充分发挥植物的绿肺功能实现城市绿轴的规划目标。

  根据各景观元素的设计要求合理选择植物。植物选择保证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常绿阔叶比为1:3~1:4。同时兼顾绿化景观的近、远期效果。绿地景观营造时采用规则式和自然式种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合理搭配,形成不同质感的绿地景观。充分利用植物树形、色相、季相的变化形成美丽的林缘线和天际线,营造四时演替、花繁叶茂、色彩斑斓的植物景观,实现“春花、夏荫、秋叶、冬香”的主题意向;根据植物季相和主题的设计合理搭配植物,形成专类植物园;植物搭配注重最佳观赏面的设计,并于周边环境相结合,形成疏密相间、高低错落、开合有致的绿地景观空间。

  照明在城市夜景的意义在于其对所处的公共街道产生的夜间视觉景观效果和对从远处观看整体城市夜景形象的塑造。同时,为提高观赏效果,在各小品、植物绿化周围设置景观灯、射灯等照明形式,使景观的夜景效果更加突出。

  通过对城市绿轴的设计与改造,挖掘绿轴的生态、景观、休闲等方面的潜能与优势,创造出清新、优美的自然生态休闲廊道和理想的人居环境,带动城市建设与城市房地产开发,为广饶县营造出一条具有文化底蕴和自然气息的户外休闲场所和生态廊道。

  整个绿轴生态廊道成为一个富有人情味与人性化的驻足空间,给人与人、人与自然提供了亲近和交往的机会--林荫休憩空间、体育健身场所、林中步道......让青少年在了解自然、亲近自然的同时也发现自己,完成了对自我的认知。

  [1] 郑志峰.小城镇色彩规划研究.规划师,2007(8):19-22。

  [2] 孙斌,李亮.小城市综合性公园的定位及规划设计原则[J].城乡建设,2010(5):42-43。

  [3] 张宁,毛伟伟.关于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12):196-198。

  [5] 单霓,郭嵘,卢军.开放空间景观设计[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84。

  近年来,国家推动下的城镇化建设,极大地改变了土地利用的结构,并导致了资源、环境及开敞空间的供给与人类需求之间的尖锐矛盾。景观科学作为研究地球自然要素及人文要素的这一工具,对协调人类与自然的矛盾,提供精明增长(Smart Growth)的规划或设计方案发挥了重要作用。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是景观科学中的主要研究内容,我国的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在理论研究上常常合在一起讨论[1],实践上具有景观类型、尺度大小和工序先后之别。欧洲的许多国家与我国的具体情况不同,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属于不同性质的两条工作线路,这一特征在德国尤其明显[2]。这种差异的形成,与国家的行政体制、学科传统和地域文化均有较深层次的关系。但是,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二者又具有普适性的差异、联系,以及存在相互促进的可能性。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其应用领域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平台,并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方法和技术手段。如:近几年备受关注的地理设计(Geodesign),皆在提供传统设计的输入界面,增强科学分析比重,拓展公众参与范围,其系统思想和完美的技术构思可以为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提供技术支持[3]。基于对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二者之间模糊性的认识,本研究从二者的差异性和相互促进的可能性方面进行分析,并讨论数字技术在二者中的支持与融合作用。

  我国的景观规划和设计在实施过程中通常分为概念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扩充设计和施工设计等环节(见图1),不同类型的景观规划项目中有时会略有差异。欧洲的环境规划是景观规划的原型(见图2),因此具有法律上的约束性和规范性[2]。比较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二者的目标任务、理论支撑、实施依据、成果导向以及方法手段等诸多方面。

  欧洲景观公约(ELC)的目标是共同致力于保护、管理和规划景观,解决所有的景观问题[4]。多数研究认为景观规划的目的是保护动植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并将其作为评价景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方法、技术手段和理论模型[5-7]。景观规划过程中,对于规划成果的价值通常较少使用艺术表达手段。景观规划师可利用技术手段对规划区域的景观特征进行评价,列出具有代表性的景观价值。市民和其他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对景观规划师所提出的初步景观规划目标进行评议,提出不同群体的兴趣和文化偏好,最终确定规划目标。

  斯坦尼兹(Carl Steinitz)曾总结景观设计的方法共有7种[8],其中预期方法(Anticipatory Approach)是景观设计师常利用的经验方法,是结合专业知识和审美取向的再现过程。景观设计的过程并不是利益主体所关心的,设计方案的产生与信息反馈、方案修改是个反复、非线性的过程。景观规划的任务是维护或重建景观功能,提高景观系统的服务能力,而大众的个性审美并不是规划所关注的主要任务。但是,景观规划需要在法律框架内实施,并具有清晰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规划过程清晰、透明,大众或利益相关者参与监督、提供建议,体现更多的是线性过程。

  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的根本任务是有区别的。景观规划受到预期性的硬性目标限制,成果需达到预期目标,多数为公益性项目。而景观设计的任务是促进或改善环境,使受众群体达到心里舒适、视觉冲击及改变行为的艺术效果。

  景观规划的理论更多的是基于大众行为心理、生态环境、视觉景观形象等提出的,而且其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通常和城市规划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常见的景观规划理论总是融合了城市策略和市政策略,例如:精明增长(Smart Growth)、景观都市主义(Landscape Urbanism)、低冲击开发(Low-impact Development)、生态基础设施(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等。景观设计因其是营造空间的艺术手段,所以主要考虑造型和美学、心理和情感等。但两者在实践中都需要较多的数据支持,通常来说,景观规划的数据多用于定量评价分析,景观设计的数据常来自实践经验或定性判断。如:景观都市主义本身就是通过多因子的叠加分析得出的规划方案成果,至于生态基础设施则有更多的相关生物、能源的规划设计标准。景观设计的内容有更多的感性成分;如:芦原义信(Yosinobu Ashihara)在《外部空间设计》图书中明确地对高度和距离的比例(D/H),对消极空间(Negative Space)“N”和积极空间(Positive Space)“P”作了详尽的分析,并取得了广泛的认可。

  景观规划的目的决定了受到法律强制性的约束,明确规划的目标与程序,规划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时间序列清晰并透明。

  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在自由度上主要表现在项目的法律依据和工作方式。景观项目的规划和设计依据上,景观规划常根据资源、环境、污染及防护相关法律法规。如:德国和日本各地区的景观管理条例,法国的景观保护法等[9-10]景观设计。景观设计相比景观规划在设计依据上显得相对自由,而设计特有的灵感创作和非线性工作方式,决定了服务对象无法透明的跟踪景观设计进度。对于我国的景观规划阶段,侧重对项目的目标定位、指标控制和相关指数的计算,而设计阶段多注重艺术表现。

  景观规划是配合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主要在用地、交通、能源、生物等角度的一种综合思考,甚至于在美国的景观规划是先于或至少和城市规划并行的一种城市综合规划。而景观设计则更多的是考虑使用者置身于场地中的切身感受。景观规划可以说是一种巨系统,其成果可以影响城市和区域的某种格局,如:深圳市编制的《深圳市关键生态节点规划》就是致力于解决生态破碎化的问题并构建科学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又如北京的奥体森林公园,本身也是作为城市的生态廊道出现的,其对景观生态格局的影响应有相应的尺度、面积、宽度、连续性、可达性等相关的指标。而景观设计更多是带来景观空间、视觉体验和情感记忆的感受,这样的成果需要我们对景观空间的形态、大小、色彩等有对应的量化标准。因此,对于景观规划与设计两种不同类型的方案成果,我们的评判体系也应有所侧重。

  相对景观设计来说,景观规划是一门处理城市中各个要素的相互关系的技术学科,而景观设计则更多的是一种空间艺术。对于景观规划项目,我们更多的是处理地块之间的分隔、连接,功能之间的并列、包含等关系,同时综合考虑其与交通、水系、绿地、廊道之间的关系,其主要技术手段包括分析、统计、预测等,景观设计的项目主要在于提供活动、回忆、交流等场地,而核心则是构建公共开放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讲,景观规划的技术手段更多是功能性的,有明确的数据指向,而景观设计较多的是艺术性、表现性的,其表现形式可能多变。作为数据支持,景观规划可能更注重系统性,景观设计的数据会更注重丰富性、多样性甚至于独特性。

  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在任务目标、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上各有特点,在保护资源、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维持人与环境的良性互动关系上又具有共性,因此二者具有根深蒂固的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根基。

  景观规划的性质决定了其多由行政部门主导,旨在保护国家、区域或地方上的各类资源,如森林、湿地、湖泊,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碳氮平衡。景观规划常具有更高、更宏观层面的重要价值,但是完成后的项目在视觉上不易引起大众的注意。而景观设计的表现手法丰富,通过多样的展示、宣传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公众对景观规划工作的认识,也有利于保障景观规划成果的顺利实施。

  景观设计师创作思想的灵活性和自由性决定了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景观设计人员参与规划的过程,可以充分地与利益相关者沟通并表达他们的诉求,也可使规划过程和目标可视化、形象化。景观规划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促进景观设计的科学理性,发挥更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如:对场地的景观设计较少关注基础条件的分析、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常用定性的方式去判断设计场地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在小尺度景观设计上不考虑这些因素还不会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但是在较大尺度的场地设计上必须基于科学和价值作为前提,才能避免或减少景观设计对环境、生态和社区居民的不利影响[8]。而景观规划可以弥补景观设计的不足,景观规划过程中对地理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价可以为景观设计提供对场地背景深入理解的资料。在法律框架、资源、物种保护方面,同样可以弥补景观设计的相关不足。

  数字技术的进步得益于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各行业的支持日益增强。数字技术促进了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分析手段的变革,同时将促进二者更好地衔接和融合。下文从数据获取、地理分析、公众参与和决策支持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基础数据是各类规划的基本保障,数据获取是景观规划或景观设计初期的主要任务。数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拓展了基础数据获取的途径,如:我们所熟知的3S技术、风环境模拟技术及热辐射模拟技术[12-13]。不同尺度上的数据以混合数据格式储存于空间数据库,分别应用于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过程中。景观规划的成果数据库为景观设计提供设计依据,将使得景观设计过程更加高效。

  大尺度的森林、湿地规划中,规划人员利用解译后的遥感图像或航片,结合移动GPS的现场定位,或具有定位模块的数字摄像设备,可以提供基础性的规划数据。虽然前期具有较大的经济投入,但这种获取数据的方法具有高效、准确、节省人力等诸多优点,特别在人无法涉足的区域,其优势表现更为明显。在中小尺度的规划项目中,Google地图经常被设计师用来获取规划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信息,利用CAD软件勾绘地表信息并建立属性。对地理位置准确性要求较高的景观规划区域,可利用便携式GPS选取关键的边界、拐点、地物等特殊特征点,收集所需地理坐标校正地理位置。另外,Fisheye技术、123DCatch技术以及相关的模拟软件在景观规划初期的数据获取阶段均有广泛应用[14-15]。

  此外,城市景观的微气候分析也有较多研究。如:风环境模拟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可为景观规划设计提供风向、风速和湍流模拟数据[12]。而因热岛效应(Heat Island Effect)引起的城市热环境数字模拟研究,也被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领域所关注[16-17],这类通过数字技术模拟或计算的研究,可以为规划和设计提供基础性的分析数据。

  1969年,麦克哈格的Design with Nature著作的出版开启了理性规划的先河,其核心思想就是地理要素叠加作为景观规划的依据。“千层饼”式的地理分析方法现已成为GIS技术的象征性符号,但这种技术发展的理念仍根植于景观规划思想。

  目前,为了保护景观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发挥景观系统的服务功能,景观规划工作必须结合规划区域的地质、地形、水文、植被、动物、气象、文化以及周围环境,这也是斯坦尼兹常说的景观规划要基于科学、基于价值,特别是在较大尺度上更应关注这些[8]。因此,数字技术为这些因素的分析与评价提供了可能。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项目中,如雨水汇流与排水、景观道路的优化、假山与池塘或微地形的填挖方均需要利用GIS技术,以辅助规划项目的科学计算和顺利开展。另外,对于景观规划区域的光照、湿度、风速、坡度等生态因子和微气候的分析与评价结果,可以作为选择合适的景观植物以及建立稳定的植物群落提供科学依据。

  早期的景观规划或景观设计项目在公共参与上略显滞后,纸质调查表、调查问卷以及宣传材料是规划主体与利益相关者沟通的主要手段。这种工作方式的主要缺点表现在效率低下、参与数量不足、反馈信息不畅,显然景观规划或景观设计成果存在不尽人意之处。人与景观的相互关系决定了公众参与的重要性,自下而上(Bottom-up)和自上而下(Top-down)的公众参与在实践中常结合使用[7]。如:利用PPGIS(Public Participation GIS)方法使利益相关者充分理解景观规划的目的,并通过一些规划流程、技术平台、统计表格、栅格或矢量化的艺术表现,对公众进行宣传引导[11]。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并成功应用到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领域,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Web-GIS技术的应用。通过网络平台将景观规划或景观设计项目详细信息出去,借此广泛收集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建议、意见和愿景等反馈信息,用于方案制定的决策依据[11]。在规划或设计的各个环节方面公开透明,让公众充分了解项目的进度和内容。但是Web-GIS的应用,在现阶段也存在一定的限制[18]。如:网络GIS的界面相对比较复杂,未经专业训练的普通市民在使用上将受一定影响;GIS的功能和运作多使用定量的方法,定性地对当地的文化背景及影响要素的描述较少;GIS缺乏高效互动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合作和参与过程。最后,GIS技术的复杂性较高,仅允许使用者浏览,而缺乏丰富的查询语言。

  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方案,在最终实施过程中会根据反馈意见进行反复的修改,在不同的规划或设计区域、文化背景和生态环境条件下,其目标和侧重点会略有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规划和设计方案。因此,对于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工作,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规划或设计方案的科学寻优。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招标单位或公众对景观规划、景观设计方案的综合评价、判断及决策。目前,景观植物规划领域,基于GIS的决策支持系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19]。

  在可持续城市规划领域,目前类似的决策工具已有讨论。如:AECOM公司开发的可持续系统集成模型(Sustainable Systems Integration Model,SSIM)具有综合、直观和易用的特点[20],该模型可提供城市规划中的三个阶段的决策支持:阶段1的城市形态评价,通过基于GIS模型工具比较可持续相关指数,选择城市形态方案;阶段2的基础设施系统模拟,评价可持续实践和措施并分析基础设施水平;阶段3的控制规划优化,选择水资源、能源、交通等规划要素的最佳组合达到控制性规划优化目的。可见,SSIM可为规划中各个环节提供决策支持。另外,建筑领域中的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提供了从概念设计到运行、维修及拆除的全过程跟踪和查询,可借助于该系统提供相关的决策和支持[21]。

  但在不同景观方案的决策方面,目前还存在着景观价值定量计算、景观美学评价以及评价主体的差异性等诸多困难或问题。通常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人员可结合景观管理部门、景观受益群体的建议,采用定性结合定量的方法比较不同方案的优劣、确定最终实施方案。方案决策数字集成方面,今后还需要开发出便于科学评价、科学决策的支持系统,为景观规划和设计人员提供便利的分析与决策工具。

  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在目标、方法、内容、手段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但已呈现明显的相互衔接和融合的发展趋势。数字技术在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的数据获取、空间分析、成果表现、决策支持等环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数字技术必将作为一个桥梁促进景观规划与景观设计更加高效地衔接和融合,使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共同服务于人类美好家园的创造和维护。

  [1]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3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9]罗 涛,刘 江.从“家园美化”到“景观规划”:德国景观美学资源评价理论发展综述[J].国际城市规划,2012(1):84-89.

  什么是湿地?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的永久性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蓄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闲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水区。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环境功能,如调解气候、抵御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质,是动植物的天然栖息地,是人类资源的资源宝库。因此,它被赋予“地球之肾”、“生命摇篮”、“物种基因库”、“动物乐园”等。

  什么城市湿地公园?《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中对城市湿地公园如下定义: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城市湿地公园是湿地景观的一种典型,因其处在城市边缘这一特殊地理位置,更易被人类接近,所以具有更加突出的生态审美、科普教育、科学研究、文化休闲等价值。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2005年)对于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总目标有如下定位:“全面加强城市湿地保护,维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湿地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闲游乐等方面所具有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有效地遏制城市建设中对湿地的不合理利用现象,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城市湿地公园设计过程中如何利用城市中的湿地资源结合城市公园的相关功能,完成湿地与城市公园功能的协调,最终实现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总体目标,需遵循以下原则。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中提出了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基本原则:“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应遵循系统保护、合理利用与协调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系统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发挥环境效益的同时,合理利用城市湿地具有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在美化城市环境中的作用。”

  生态关系协调原则是指人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以及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调。这一原则的实现主要是通过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连贯性,保护湿地环境的完整性这三个方面进行控制。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强调在湿地景观营建中,有计划的引用外来物种,保护和发展乡土物种。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连贯性指增强整个湿地系统内各个部分的连通性并加强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与周边环境的融合。保护湿地环境的完整性是指保持湿地水域环境和陆域环境的完整性,避免因湿地环境的过度分割而造成的功能退化;保护湿地生态的循环体系和缓冲保护地带,避免城市发展对湿地环境的过度干扰。因此,在进行湿地规划之前要调查原有场地的自然环境和周边居民情况,充分理解原有场址的特点,利用原有的水源、植物、地形地势等基本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营造个性景观特色探索状况进行规划,才可以保持湿地系统的完整性。

  充分利用和保护城市湿地原有的水文、生物、气候等各方面的资源,保持湿地资源的稳定性,确保城市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可持续性意味着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不损害后代人对城市湿地资源需求的发展,主要是通过保护、回收资源利用方式,以及在建设中使用高能效、生态型的资料和工艺手段,尽可能的使湿地资源保持在弹性范围以内,实现人类活动对环境所产生的近、长期负面影响最小化的目标。

  近年来,湿地公园设计迅速发展,对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以及湿地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湿地公园设计是以不消耗资源为最大特点的开发和利用,着重发展非资源消耗型的旅游观光、休闲游憩、度假等服务业,有着一定的开发利用空间。湿地有着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这决定了湿地公园设计的复杂性,并且当前对湿地正处于研究和管理的起步阶段,湿地公园设计的理论处于探索阶段,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湿地在选择上可选择原存湿地或就近具有湿地的区域进行湿地开发营造,这些地域可能存在着湿地基质,水文环境和生物种源。湿地公园设计师应利用原有湿地景观因素进行设计,是保持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的一个重要手段。比如原有的水体、植被、地形、地貌等,都是构成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对原有湿地环境进行充分调研之后,湿地公园设计才能保持原有自然系统的完整性,才会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生态创造经济效益。

  湿地公园设计中,在形态设计上,应按原自然系统的形状和生物系统的分布格局进行湿地公园设计。自然湿地有凹岸、曲流、河心岛、浅滩、沙洲与深潭的交替,这种地形地貌和植被为各种生物繁衍创造了适宜的生境,可减低水流速度、蓄水涵水、削弱洪水的破坏力。设计时,应尽量保护自然弯曲形态,并随地形和功能而事实上,力求做到湿地区域收放有致,以符合美学法则中的统一和谐、自然均衡原则。纵断面的形态设计,对湿地的生态多样性至关重要,应根据需要设计一定量的异质空间,湿地内有常年不竭的水道及能够应付不同水位、水量的塘床系统,其底部要多孔质化,造出水体流动多样性,以利生物的多样性。总之,应做到湿地公园设计形式与内部结构间的和谐,也要与环境功能间的和谐,实现生态与美学统一,达到整体和谐。

  湿地公园设计中,在植物配置上,应考虑到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和因地制宜,尽量采用本地植物,它适应性强,成活率高。在物种搭配上要满足生态要求,做到对水体污染物处理的功能能够互相补充,又要注意主次分明,高低错落,其形态、叶色、花色等搭配协调,以取得优美的景观构图。根据水由深到浅,依次种植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既符合各种水生植物的特性,又满足审美的需要。沿岸边缘带一般选用姿态优美的耐水湿植物,如柳树、水杉、水松中欧体育、木芙蓉、迎春等进行种植设计,以低矮的灌木和高大的乔木相搭配,用美学原则组织其色彩、线条、姿态等,创造出丰富的水岸之立面景色和水体空间景观构图效果,同时又能在水中产生一种动人的倒影美。

  湿地公园设计中,在水岸空间设计上,岸线若采用混凝土砌筑方法,它会破坏自然景观和生态基因及天然湿地对自然环境所起的过滤景观设计、渗透等作用。针对不同的岸边环境,应采取不同的水岸空间处理方式,用自然化的手段去对湿地的岸边环境进行生态造化,建立一个水与岸自然过渡区域,并在适宜的地方种植湿地植物。真正显示湿地公园设计的自然野趣。

  湿地公园设计中,在环境艺术小品及构筑物中,应取材于原汁原味,线条要自然、流畅,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不宜于那种规则、死板的钢筋、混凝土及基桩营建构筑物。环境艺术小品及构筑物应能加强或完善空间细节,提升空间品质,体现出湿地公园设计人性化的特性。

  湿地公园设计中,对湿地系统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十分尊重原湿地的地形地貌、生态系统和人文环境,始终把生态优先作为设计前提。设计师的责任是在于做到美学与生态兼顾,使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之间有良好的结合,最终让湿地公园设计人与自然达到高度和谐。

  城市湿地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城市湿地是城市周边地区的一个生态交错地带,具有很强敏感性,一旦城市湿地受到破坏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景观设计师在进行湿地设计的时候要十分关注其生态作用。

  近些年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就,但是也存在较大的建筑设计和规划上的问题,最为严重的就是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只注重建筑景观,而忽视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设置,使得城市规划过于单调。

  要想做好城市的景观设计,就必须要了解城市景观和城市规划之前的区别和联系,城市规划指的是一个城市的整体设计和建设方案,而城市的景观是指单纯的景物设计和资源利用。

  因此,城市景观是城市规划的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也是城市规划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展现城市的自然环境景观,还能够充分的展现城市的人文景观。此外,城市景观的设计还要将城市的不同功能区域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的体现城市的特色。

  城市中的自然环境对于整个城市的风格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的,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应该充分的考虑城市的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特点,并且将城市景观的设计同这些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强调人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将是未来的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

  城市发展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变化的过程,所以在对城市的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有关设计单位也应该认识到保护环境和城市的长久发展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自觉地保护自然资源,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长远的角度做好城市的景观设计。

  城市的规划和设计归根结底是为了人类更好的生产和生活,所以城市景观的设计一定要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交通和日常活动,只有对空间布局进行充分的考虑,才能实现城市景观同城市功能之间的有机结合。以人为本的原则不仅体现在景观设计时要充分体现不同人群的需要,还要能够满足人类的各种活动的需要。

  一个城市的内涵和精神风貌集中的体现在城市的文化景观之中,所以在对城市景观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考虑城市文化景观的保护措施,并且要根据其风格配合适当的景观设计,以达到充分展现民俗文化的效果和目的。

  所谓天人合一,就是指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自然景物同人类的生存环境完美的结合,而景观设计的理论正是对这种哲学思想和观念的印证。一个城市的景观设计就是要将人类的生存环境同自然结合起来,实现更加自由和和谐的生存。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景观设计理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城市规划也起到了理念上的指引和指导,依据这种理论,必然可以使得城市建设和规划更加的贴近自然和亲近自然。

  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园林文化和园林艺术,所以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也必然要对传统的中国园林文化进行吸收和借鉴,只有这样,设计出的城市规划方案才能真正的体现中国城市以及中国景观的特点。

  景观设计是一个较为系统和科学的方案形成过程,所以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会将城市的各个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这种情况下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出发,就能够实现城市设计的全局性和整体性。避免一些设计项目只从局部出发,忽视了同其他环节的联系,割裂了城市规划各个具体项目之间的关系。

  (1)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理论的相互融合是新形势下的一个进步和发展,它不仅是简单的将城市景观规模扩大,也不是片面的追求绿化面积,而是应该从思路到做法都全面的渗透着景观设计的思想,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对景观设计理论具有全面的了解,并有相关的规划经验,能够促使景观设计理论与城市规划顺利的衔接起来。

  (2)公众的关注与法律的完善基于中国风景园林基础上的景观设计的发展,是未来我国园林专业的发展方向。政府对景观的重视也体现在有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反过来专业性的法律与严格的执法确保了景观设计的健康发展。

  中国的城市景观呼唤城市管理者的重视与法制建设的完善。城市环境建设更需要专业性的法律。香港、新加坡的城市环境建设就是我们很好的榜样。只有将对环境设计的审查同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的审查结合起来,综合指导城市环境建设,才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看到人工同自然完美结合的城市,进而实现生态化景观城市。

  中国的景观设计历史悠久,方式方法手段多种多样,尤其是景观的设置和安排,技艺纯熟。为此,在新的城市规划工作中,设计人员需要适当的借鉴传统景观设计,例如尽量营造自然氛围,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高科技、大量信息及崭新的观念和生存、生活方式,中国现代景观设计可以从这里获得更丰富的资源,藉此创造出一条全新之路,即通过发掘现代丰富的生活资源而创造出更有活力和个性的新时代景观,使景观更多地涵盖自然、生命、健康,体现美感、伦理、想象。

  总之,由于城市所处的空间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气象条件和自然环境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城市环境空间形态,所以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充分认识该城市的山、水、林和风景名胜等自然景观要素,发掘、保护、利用、开发、改造自然环境空间特色,在共性中找出个性,围绕个性建设特色城市。

  [1]邓毅.黄金玲.龚兆先.以生态可持续性为导向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建筑科学,2010(5).

  [2]高蕾.城市生态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4.

  [3]陈静.边缘效应—创造力的契机—现代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途径[D].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4.

  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其中涉及多个专业方面的知识,包括建筑、文学、美学、植物等。在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城市的生态、环保、文化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优秀的园林景观设计,可以产生美感,让园林景观设计自然融合到城市生态系统中,还能够改善城市环境,减少污染、净化空气。

  目前,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缺乏比较统一、健全的政策支持。比如,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对其不够重视,认为可有可无。为了取得良好的政绩,片面追求经济和效益,忽视对环境的保护。

  城市规划中的园林景观设计,缺乏统一的园林规划理念。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按照喜好来设计,忽视了与城区、郊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协调、统一。

  在我国很多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缺乏科技含量,设计形式单一,个性和创新不足,不能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求。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广泛征求多方面意见,建立健全城市规划的监督与施行机制。既可以确保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有章可循,又能避免被个别领导的个人主义所左右。此外,还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思想,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注意确保它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为了确保园林景观设计有一个良好的指导,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设计理念,即生态环保、和谐统一。在应用园林景观设计方法时,从整体着眼,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创新,确保园林景观与城市规划相协调,同时具有良好的生态环保作用。

  城市规划中的园林景观设计,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即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体现当地的历史文化,就会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各个城市园林景观元素,人们看到这些元素,就会产生认同感。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主要设计到2类景观:(1)人为景观。比如,在园林景观道路中,可以融入当地的雕刻、绘画或书法艺术,既能增强防滑效果,还能反映出当地的文化艺术。(2)自然景观。与人为景观相对,指的是非人工的材料建造出来的景观,通常指的是植物、水,它们都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在植被设计中,可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等,选择多样化的植物,多选择本土花草树木,促使园林景观设计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水系应用中,可以建设生态河道,使其具有合理的生态系统组织结构,更好地融入到自然中,让园林具有“拂堤杨柳醉春烟”般诗情画意的色彩,并且反映出当地的文化内涵。由此可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可以让园林景观反映出当地的历史、文化等,还能使其融入到自然中,不会显得突兀。

  目前,我国科学技术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加强学习,园林设计与城市排水系统相结合,植物区域可以采用滴灌、透水管等新技术,从而减少城市排水系统压力。此外,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不可闭门造车,而是要以开放的、长远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与方法。但不能一味模仿,而是要在引进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利用新材料、新工艺、新理念,打造会呼吸的河道、道路,建造会呼吸的绿色城市。在设计中配合绿色建筑植入花草树木,从而不断改善园林景观设计方法,增加其科技含量。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中的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项比较系统的工程。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缺乏政策体制保障,未能因地制宜,科技含量不高。鉴于此,需要从建立健全城市规划的监督与施行机制,建立一个完善的设计理念,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强科技应用4个方面入手,做好园林规划景观设计,为城市的良好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

  1何晓静.论述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科技视界,2015(5)

  2马小庆.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缺陷及优化[J].城乡建设,2015(2)中欧体育中欧体育中欧体育中欧体育

Copyright © 2012-2023 中欧体育(中国)官网入口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