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访谈录》是界面财联社执行总裁徐安安出品的一档深度访谈类栏目。从投资角度对线位行业领军人物,覆盖传媒创新、VC/PE、信息服务、金融科技、交易体系、战略新兴等方中欧体育向。
一道新能源是光伏行业新一线品牌,实力不可小觑:根据机构统计,公司去年组件出货8.5GW左右,居于行业前十。公司从成立之日起开始布局N型TOPCon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已经成为N型光伏技术的领导者之一。据悉,公司去年实现营收超过100亿元,今年在产能和出货量的提升下,营收规模有望超过200亿元。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人才的支持,2022年,原英利首席技术官宋登元加入一道新能源,并继续担任首席技术官一职。宋登元师从“世界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是国内最早推动N型电池产业化的领头人之一。此外,宋登元还是SEMI中国光伏标准技术委员会主席,积极推动制定光伏行业产业标准工作,为全球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
财联社3月1日讯(记者 刘梦然)2022年,在光伏N型电池迭代元年的浪潮中,诞生了两匹业内公认的“黑马”:一是位于安徽宣城、成立不足3年的华晟新能源;二是位于浙江衢州,成立同样不足5年的一道新能。前者在HJT(异质结)领域保持领先的产能规模和出货量,后者则在老牌龙头林立的TOPCon电池领域突破重围,当年即“杀入”组件出货中欧体育前十榜单。
日前,财联社记者专访一道新能首席技术官宋登元博士,他另一重身份是SEMI中国光伏标准技术委员会主席。谈及晶硅光伏电池领域的技术发展,宋登元毫不避讳表示,技术不存在过渡性的说法,同样也不存在终极技术,光伏技术总是在创新中不断迭代。由于光伏具有能源属性,如果成为主流技术需要至少三个前提条件:首先,下一代技术在规模化后,效率最少提升1.5到2个点;第二,需要形成比较好的产业生态;第三,成本要与上一代基本持平并具有成本下降的潜力。
2023年以来,围绕电池技术的革新还在轰轰烈烈进行中,异质结电池降本持续推进,但TOPCon电池也凭借先发成本优势,吸引到更多企业加入其阵营中。面对N型电池星火燎原之势,宋登元透露称,一道新能的目标就是达到组件出货前五。
TOPCon电池全名为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电池。资料显示,2013年由德国Frauhofer研究所提出。2015年,Frauhofer研究所研发出实验室效率25.1%的新一代TOPCon电池。
不过,其真正实现产业化却也仅是近两年的事件。2021年11月,晶科能源首次推出N型TOPCon电池组件。到2022年,头部电池组件企业几乎无一缺席高效电池的发布。在隆基绿能最新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透露,鄂尔多斯电池项目将采取N-TOPCon技术,用于满足地面电站客户的需求,预计从2023年第三季度开始进行设备安装。
巨头“厮杀”之下,一道新能突围而出。宋登元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在成立之初,一道新能源就确定了以前沿技术引领公司发展的定位。2019年,公司建立了国内最早的N型TOPCon电池研发试产线 plus开始量产,2021年TOPCon2.0量产,2022年TOPCon3.0量产。
在光伏新一轮竞跑中,产能规模是首先条件。2022年,公司形成电池产能20GW,组件产能20GW;2023年,将分别新增10GW电池和组件产能,到年底将建成30GW高效电池和30GW高效组件产能,其中N型电池和组件将超过2/3。
在具体规划上,一道新能电池规划包括山西忻州10GW N型电池产能,江苏泰州10GW,以及浙江衢州10GW;组件方面则呈现多点布局,基地包括武威、洛阳、苏州、蚌埠、漳州、北海、京山等地。
“双碳目标的提出,决定了可再生能源在未来有持续稳定的政策支持和市场空间。”宋登元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一道新能制造基地规划主要是考虑市场,例如山西是全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能源转型中光伏市场非常大,一道作为央企合作伙伴,在当地生产制造有利于保障供应,且降低成本。
“我们的组件出货量排名2022年是第九,销售收入突破了百亿大关。2023年销售收入肯定在200-300亿之间。产能方面2022年底就到了20GW的电池和20GW的组件,同时一道新能还致力于成为光伏下游全场景应用解决方案的服务商,推出了沙漠光伏、城市光伏和水上光伏三大系列16种应用场景解决方案。”宋登元表示。
新技术的迭代,有望催化出组件格局的变化。根据机构统计,一道新能在2022年N型元年即登上组件出货前十,预计出货量8.5GW,发展速度隐约可见当年隆基在单晶替代中的迅疾之势。宋登元表示,未来一道新能目标是组件出货挺近到前五。
不过,想要实现目标并不容易。根据第三方机构统计,组件市场强敌环伺,隆基、天合、晶澳和晶科四家组成第一梯队,出货量均在40GW以上;阿特斯、东方日升和正泰出货量在10GW以上;去年跨界凶猛的通威出货约在9GW。
支撑一道新能源的,除了产能规划上扩张,更重要的是能否跟紧此次N型技术替代的大潮。在其看来,N型技术已经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据宋登元介绍,英利能源在十几年前就有发展N型技术。2009年,英利与国际知名太阳电池研究机构荷兰能源研究中心(ECN)开始共同开发高效N型硅双面PERT电池技术,项目命名为“熊猫”,电池背面采用磷扩散全覆盖技术,发电效率在当时十分领先,被看好是光伏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但是,当时围绕N型的产业生态没有形成,拉棒、切片等产业链上游没有配套,决定N型在当时不具备大规模量产条件,成本高导致市场空间很小。
从近两年企业投资看,随着N型电池上下游配套完备,TOPCon电池成为电池投资的热土。根据 CPIA发布的产业路线 年底 N 型电池片占比合计达到约 9.1%,其中 TOPCon 电池片占比约 8.3%,HJT 电池片占比约 0.6%,XBC 电池片占比约 0.2%。2023 年是 TOPCon 放量大年,预计 2023 年TOPCon 出货量在 100GW-120GW,占终端需求比重超 20%,HJT 和 XBC 有一定占比。
在宋登元看来,由于TOPCon的增长效率快于PERC电池组件。未来的市场替代进程可能会更快。在非硅成本方面,目前TOPCon在电池端会高于PERC电池4到6分钱,PERC的非硅成本是0.14元左右,TOPCon是0.18到0.2元但是因为效率更高,所以在组件端实现成本持平,系统端度电成本更低,并且具有更大的下降空间。
2022年,光伏成为我国第三大电力来源,且考虑到未来清洁能源替代进程,其发展空间已然不可估量。宋登元认为,TOPCon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支撑力量。
在交流中,宋登元首先不赞同TOPCon是过渡性技术的说法,“技术进步是无穷无尽的,光伏即没有过度技术,也没有终极技术,一定是技术迭代”。“光伏能源属性决定它是一种度电成本决定技术的产业,提高电池效率是手段,降低度电成本才是目的”,宋登元进一步解释。对于TOPCon来说,目前毫无疑问已经成为晶硅技术迭代的主力,它的效率一定会超过26%,成为晶硅技术发展乃至碳中和重要的支撑力量。”
光伏电池新技术迭出,但实验室效率和产业化推广之间一直在寻找平衡点。TOPCon和异质结理论极限效率分别是28.7%和28.5%。业内分析认为,HJT目前提效路径清晰,但目前囿于成本压力,产业化及大规模占据市场仍需时日。
值得一提的是,宋登元一方面在技术方面具有深厚的积累,但在推动技术产业化方面,其早已走出实验室的局限。
据其介绍,虽然晶硅电池的效率转换效率是29.4%,但是27%的产业化效率可能已经是产业发展的瓶颈。目前的电池结构不支持26%以上的效率,继续提升需要电池结构的改变,需要研发高选择性载流子的材料和结构。
宋登元认为,工业化的推广不仅需要技术前提,更需要考虑经济性。如果效率提升了,但是需要更多的设备,更昂贵的材料,成本不能覆盖到发电收益,那么这种效率的提升对于产业化而言,就没有意义。与其如此,不如去寻找和开发新的低成本的电池材料和结构。“砷化镓太阳电池效率已经达到了47%以上,并没有企业把这种电池用于地面光伏电站,就是因为度电成本太高了,没有竞争力”宋登元举例说。
而对于TOPCon电池的“下一站”,如果要超越晶硅电池29.4%的理论极限,业内普遍看好以晶硅为基础的叠层电池技术。“以晶硅为底电池的工艺已经非常成熟,在此基础上,加上薄膜电池,相当于把两个电池串联在一起,如钙钛矿或者有机材料等,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宋登元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量产方面,一道新能电池已经实现25%以上的效率。2月28日,一道新能公布最新N型产品报价。双面182单晶N型电池,量产效率达到25.2%,国内报价1.12元/W;双面双玻182单晶N型组件,主流功率达到575W,国内报价1.93元/W;海外报价0.246美元/W。
公司方面称,基于高密度激光i-SE与ut-polySi技术叠加的TOPCon3.0高效电池和组件已经实现全面量产,大规模量产TOPCon电池平均效率达到25.2%以上,最高量产效率达到25.6%,正在研发TOPCon4.0,目标效率将超过26%。
中信保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资深精算师:崔巍(资深精算师,保险产品开发、营销领域专家)
康菲中国总裁威诺德(Bill Arnold)(油气行业低碳发展的探路者)
诺德基金董事长:潘福祥(进入证券业最早的投资学老师,教授投资学时间最长的证券从业者)
兴业基金固定收益董事总经理、投资总监:周鸣(大类资产配置与跨市场多资产投资专家)
沐曦联合创始人、CTO兼首席软件架构师:杨建(高性能国产GPU的开拓者)
亿铸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熊大鹏(存算一体 AI 大算力芯片的开拓者)
富途董事总经理、国际化战略及财富管理负责人:曾煜超(科技券商依托互联网开拓财富管理业务的探索者)
华泰金控董事总经理兼张乐通全球负责人:朱亚莉(中资券商APP国际化探索者)
华福证券首席信息官、零售业务条线事业部总裁:王俊兴(精通金融与IT的券业先锋)
招商证券总裁助理、投资银行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治鉴(亲历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投资银行家)
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负责人:王曙光(见证与建言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资深投行家)
中金公司研究部固收研究负责人、董事总经理:陈健恒(宏观经济及债券投资策略分析专家)
中信建投证券执委委员、投资银行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刘乃生(制度建设的投行亲历者、建言者)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产业室主任:魏琪嘉(国家发改委系统、产业经济领域专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杨长湧(国家发改委系统、宏观经济领域外贸专家)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盛朝迅(国家发改委系统、产业经济领域专家)
八爪鱼&云听CEM创始人:刘宝强(国内首个客户体验管理SaaS平台开创者)
数说故事创始人&CEO:徐亚波(行业领先的大数据AI独角兽企业“掌门人”)
威尔森创始人&CEO:梁维新(行业领先的汽车数据信息综合应用平台“掌舵人”)
共达地CMO:李苏南(行业首个商用AutoML自动化AI训练平台布道者)
小i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袁辉(中国认知智能及元宇宙领域领军人物)
云从科技联合创始人、战略规划部负责人:姚志强(人机协同操作系统的先行者)
复旦大学绿色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志青(绿色经济金融的研究者,绿色转型发展的助推者)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院长:于文轩(专注生态环境法治的研究者和推动者)
东方引擎合伙人、副总经理:李慧鹏(连续多年保持优秀投资业绩的债券金牛基金经理)
深高投资创始合伙人/CIO:李凯(中国首批高收益债投资人、企业信用风险分析专家)
盈米基金副总裁、盈米基金研究院院长:杨媛春(多资产配置、FOF投研专家)
建信信托副总裁:王业强(建信信托,股权投资支持科技创新的先行者与探索者)
锘崴科技创始人、董事长:王爽(基于隐私计算构建国家级医疗健康网络的实践者)
沃比医疗CEO:安穆克(Michael Alper)(神经介入领域出海的先行者)
药明奥测首席科学官兼首席技术官:方焯博士(整合诊断/人工智能赋能精准医疗的创新者)
平安理财固定收益投资部负责人:熊珣(平安理财,银行理财领域多资产多策略配置领跑者)
纵目科技CEO:唐锐(自动驾驶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领域的14年研发管理老兵)